image
20220417康彰榮/綜合報導

中財辦:避推收縮效應政策

經濟面臨三重壓力,正研究和儲備更多措施,更大力度保就業、保民生

image
大陸近期GDP增速變化

 針對當前大陸經濟情勢,大陸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中財辦)副主任廖岷16日表示,2022年第一季宏觀經濟運行三重壓力仍然存在,同時疫情和經濟增長方面出現一些新情況、新變化。他強調,更多政策組合正在研究和儲備之中,將減少和避免推出具有明顯收縮效應的政策措施。

 中央財經委員會前身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是大陸經濟決策最核心部門,中財辦成員則被視為大陸最重要的財經幕僚。現任國務院主管財金政策的副總理劉鶴,便曾在中財辦擔任副主任、主任長達十年。

 大陸國家統計局將於18日公布2022年第一季經濟數據。受到俄烏衝突和新冠疫情在多個經濟大城持續蔓延影響,市場預估第一季GDP增速可能低於5%。為了穩經濟,中國人民銀行在15日宣布降準1碼,向市場釋放資金人民幣5,300億元。

 身兼大陸財政部副部長的廖岷16日在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當前要著力減少和避免推出具有明顯收縮效應的政策措施,遵循經濟規律,堅持依法行政,寓管理、監管於服務之中。更多採用線上整改和線上恢復的做法,更大力度地保護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

 針對近期疫情對大陸貨運物流帶來巨大壓力,廖岷表示,金融管理部門已經推出針對性的措施,金融機構也正在精準幫扶,為貨運物流企業和從業人員疏困解難,幫助他們提高抗擊疫情的財務能力。

 廖岷表示,期待金融機構能夠更多地加大對關鍵物流、倉儲、電商企業的金融服務,支援他們在特殊時期為暢通物流和供應鏈更好地發揮帶動效應和集群效應,同時要為貨車司機、快遞小哥和出租車司機等重點群體開發和提供更多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和產品,降低他們的償債壓力,加大因不可抗力導致的貨物損失保險理賠力度,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曾任人行行長助理的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張曉慧指出,俄烏衝突可謂2022年最大黑天鵝事件。衝突爆發以來,國際金融市場波動顯著加大,避險情緒高漲,全球經濟不僅因此受到劇烈衝擊也增添新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地緣政治衝突期間歐美實施的經濟金融制裁,很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逆全球化。

 張曉慧表示,俄烏衝突已從大宗商品價格、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貿易和投資合作等方面給中國經濟帶來不小影響,中國不僅要做好應對輸入性通膨的準備,也要時刻警惕美國對中國經濟金融機構實施次級制裁和長臂管轄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