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是「春天後母面」、說變就變?年初還一片欣欣向榮的科技業,以筆電、電視機為主的消費性電子產品,3、4月景氣迅速反轉,據供應鏈業者指出,終端氣氛開始轉變,目前手上滿滿的料件庫存卻相當棘手,而接下來的庫存跌價損失也會是難以忽視的不小壓力。
先前瘋狂備料 終釀危機
外界傳出,全球第一大PC品牌惠普,已將今年全年消費性筆電出貨量目標下修10%,業界多預期這「只是開始」,除了終端需求出現縮手跡象,先前為了因應缺料而「瘋狂備貨」的台灣筆電代工廠與品牌廠,手上長料及半成品庫存已達到極高水位,宏碁、華碩、微星、技嘉等品牌廠至去年底為止,存貨金額都攀上歷史新高,代工廠如英業達、仁寶、廣達、緯創等也都是一樣。
也因此,品牌業者都在最近兩季持續消化偏高的存貨,自3月起已縮減包括面板在內的拉貨力道,雖然4月降幅仍偏和緩,但一般預期,在需求不振、庫存過高,以及面板需求「兵敗如山倒」下,接下來下修力道將會明顯變大。
根據本報針對供應鏈業者的訪談,目前業者對於消費性筆電、智慧型手機、面板等產品的供應鏈,看法都是趨向悲觀的紅燈,商用筆電目前仍是綠燈,但估計六月可能轉黃燈。
供應鏈透露,現在只有同時供應車用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用的IDM大廠,如德儀、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等,還能維持供不應求,其他的半導體零組件已感受到品牌出現買氣縮手跡象、代工廠庫存水位過高,所帶來的雙重景氣寒風。
比較明顯可見的「風向」,是供應鏈業務們天天塞爆客戶的公司公共區域與會議室,也有中國二極體業者願意率先降價、以吸引客戶下單,但是客戶們已經滿手都是料、一個頭兩個大,甚至反問半導體零組件的業務「願不願意用最高點的原價把料買回去?」,如果願意的話,現在就可以重新下單買降價後的料。
而對於供應鏈中游與下游業者來說,供給快速反轉的IC元件,從本來的「戰略物資」、變成「鬼見愁」,IC元件、面板等價格即將開始走跌,中游與下游業者手中長料的庫存跌價損失這筆帳要怎麼樣讓客戶願意「共同承擔」,可能是很快就得處理的課題。
不過手上握有IPC、工控相關準系統訂單的OEM廠,還是大喊缺料,尤其去年就缺的IDM廠多項IC元件「現在缺更大」,去年因缺料無法滿足的訂單遞延迄今,還是出不完。樂觀來看,是訂單能見度高,但問題是,總要出得了貨、才會有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