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223朴星昱■韓國金融學院宏觀經濟研究部高級研究員、主任

韓國2022年的經濟前景預測

image
 ●韓國金融研究院預測,2022年韓國經濟有望自疫情衝擊中恢復,成長率有機會達到3.2%。圖為首爾漢江公園。圖/路透

由於新冠肺炎衝擊,2020年韓國經濟呈現負0.9%的成長率,這是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下經濟成長率負5.1%以來,又一次的負成長。

 2021年時,韓國因2020年負成長所造成低基期,加上先進國家大撒幣政策、擴大接種疫苗,所以韓國出口量終於增加,再加上2次的追加更正預算和超低利率擴張內需,表現出4%左右的高成長。只是,隨著傳染病的狀況變得長期化,如需面對面的服務業等部分產業的經濟損害仍相當大。

 韓國金融研究院預測,2022年持續擴大接種疫苗和普及治療藥物等,在改善傳染病的狀態之下,成長率有機會達到3.2%,經濟有望好轉。疫情雖不會終止,但預測其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力會逐漸減少,這是預測的前提。

 2022年韓國經濟有望自疫情衝擊中恢復,但仍有傳染病相關風險、世界通膨、韓國貨幣緊縮和主要國家的匯率變化、資產價格暴漲和累積償債造成的金融失衡等國內外危險因素,主要機關預測其經濟成長率可能改善,但也有惡化的風險。

 韓家庭債務大幅增加

 根據國際結算銀行(BIS)數據顯示,2021年前1、2季韓國的GDP對比家庭信貸是105.8%,先進國家平均為77.1%,相較之下,韓國顯得太高。和疫情前的2019年底95.0%比起來,提高了10%,但是相同期間,先進國家的平均增幅約為5%。

 韓國的家庭債務持續增加,一方面是因為最近飆漲的購房貸款,另一方面是疫情增加自營業者營業貸款資金。而且央行又上調利率,家庭債務大多支出於給銀行的利息增加,恐抑制消費力。尤其負債較多的家庭,對升息敏感度更高。

 升息可能打擊企業資產穩健

 BIS稱,2021年韓國的GDP相較於企業信貸是112.3%,比先進國家平均97.5%高。較疫情前,2019年底的101.3%提高11%。相同期間,先進國家大多增幅是6.6%。疫情期間,韓國企業增加債務的原因,是政府積極的支援政策、改善出口後企業投資擴大等的結果。

 因低基期,疫後反彈,即使經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復甦,韓國仍需努力提高經濟成長率。為此,首先為了有效應對COVID-19加速的數位轉型,特別是園區工業自動化以支持中小企業數位轉型、重組國家研發體系且加強基礎制度、大學專校要通過名額制度來改革,以及強化人才供給和再教育制度的建立。第二,需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擴大城市、工業和交通等綠色基礎設施,建立ESG規範,培養再生能源相關製造業。第三,要積極應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和亞太地區地緣政治變化,加強大企業與科技中小企業的合作體系,通過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形成面向未來的全球貿易規範。

 關於韓國經濟的未來,值得關注的是製造業發展方向。製造業一直引領著韓國經濟高速成長,1960年韓國製造業占GDP的比重僅為4.5%,至1970年8.3%、1980年15.2%、1990年18.6%、2000年23.0%和2010年26.8%。然而,在2019年疫情爆發前,韓國製造業的比例一直維持26.4%,在2010年代已停滯不前。尤其是船舶、鋼鐵等大型裝備產業都停滯,整體經濟增速放緩。但2021年原物料等恢復需求,則讓製造業再起,韓國製造業終於有些許成長。在經歷繁華之後,韓國製造業是否回到2010年代的停滯期,或者能否很好地適應過度時期,進入新的跨越,還有待觀察。且韓國該注意讓製造業提高質量而不是數量成長,這也將是經濟成長的關鍵。(本文譯者金佳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