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軟體銀行8日宣布,美國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收購軟銀旗下英國晶片設計商安謀(ARM)一案破局,主因是各國主管機關打壓。軟銀和安謀有權保留輝達簽約時支付的20億美元,其中包括12.5億美元分手費。
軟銀也宣布安謀執行長將由資深老將哈斯(Rene Haas)接任,推動安謀股票上市,目標將在明年度(今年4月起)首度公開發行(IPO)。輝達8日表示,由於收購案破局,將在2023會計年度第一季(今年2~4月)提列13.6億美元的損失。消息公布後,輝達8日早盤股價下挫1.2%,軟銀則下滑0.9%。
輝達最初在2020年9月出價400億美元收購安謀,預計締造半導體業最大規模收購案。過去一年多來全球半導體產業大旺激勵輝達股價飆漲,安謀收購案票面價值也水漲船高達到660億美元,但這段期間各國主管機關開始介入調查。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在去年12月駁回安謀收購案,理由是輝達收購安謀將在運算技術與晶片設計領域掌握龐大勢力,涉嫌壟斷市場。英國主管機關也在去年對此案展開調查,質疑輝達收購安謀違反市場競爭且威脅英國國安。中國及歐盟主管機關也相繼展開調查。
總部在英國的安謀專攻晶片設計,客戶涵蓋蘋果、高通、超微等科技大廠。安謀在全球晶片產業扮演瑞士中立國的角色,因此這次收購案引來多國主管機關關注。
2016年軟銀投資320億美元買下安謀後,曾野心勃勃想壯大安謀事業版圖,無奈成長速度不如預期。軟銀近年積極投資科技業,持股事業除了日本電信商軟銀及雅虎之外,還包括阿里巴巴及滴滴出行。此外,軟銀也透過願景基金投資各國新創科技公司。
但軟銀投資事業未全然蓬勃發展,這些年來軟銀脫手事業也不少,包括共享辦公室服務業者WeWork、機器人開發商Boston Dynamics及美國電信業者史普林特等,也導致軟銀財報表現起伏不定。軟銀上季(去年12月底止)淨利290億日圓(約2.5億美元),與前一年同期的1.2兆日圓相比大幅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