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128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基金經理人蘇士勛

逢低布局 掌握數位經濟趨勢

2022年股市一開局便顯得異常波動,市場氣氛詭譎,大家關注的焦點主要還是美國聯準會對縮表與升息的態度,目前看來市場普遍共識認為,2022年升息3~4次的可能性較高。回想2021年時,多數經濟學家的預測都是2023年才會首度升息,可見現實環境的變化之快,實令人難以捉摸。

將焦點轉回大陸,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後,市場風格明顯切換,由成長走向低估值。市場預期地產政策邊際放寬,帶動相關建材、家電供應鏈上漲,而2021年表現較佳的新能源車、新能源類股則出現明顯修正。在歐美市場都在聚焦通膨,考量收緊流動性的時候,大陸投資圈卻悄悄醞釀一股2022年可能進一步寬貨幣的氛圍。

而中美兩大國在此時此刻,對於經濟大環境採取的措施,真有那麼不同步嗎?就客觀數據上來看,大陸目前確實有寬鬆的條件,數日前剛出爐的CPI僅1.5%,較前月還有所下跌,蔬菜肉類價格均有回跌,且受到疫情影響,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再看看市場對2022全年的CPI預測,一般認為不會超過3%,雖然PPI在10.3%高位,但下滑趨勢明顯,兩者之間產生的剪刀差效應,預期不會過於明顯以至於影響利率政策。此外觀察2021年下半年的經濟狀況與近期的信貸投放數字,明顯感到經濟放緩的壓力,2021年雖有全面降準的措施,但幅度有限,利率方面則是幾乎未動,因此若2022年開春後實體經濟仍未能明顯底部回溫的話,中國人民銀行確實有放水的壓力。

 從2021年12月的社會融資數據可看出一些端倪,在貸款方面,需求確實仍較為疲弱,民間企業對於投資趨於保守;不過直接融資的部分則開始發力,主要是政府專項債、城投債等項目增長加速,財政方面的托底措施已開始發動,可是單方面財政支持對底層經濟幫助較為間接,因此預期人行的寬貨幣在2022年仍會有所動作,且外部環境壓力也隨著中美關係改善而出現轉機。

不過考量到中美利差若過於擴大,將導致資金外流壓力,另地方政府與房企的債務槓桿也需要納入考慮,因此筆者認為大陸官方的動作還是會異常謹慎,會避免給投資人一種大水漫灌的期待。但實際產生的效應,在房地產已難像過去成為資金蓄水池的情況下,股市預期還是最受惠的一方。

另一方面,短線市場預期對基礎建設的投入會加大,導致目前相關類股包括建材家電都呈現反彈態勢。不過就現實層面,筆者認為數位經濟的建設才是下一輪投入的重點,「鐵公機」等傳統建設投入目前在大陸多已進入循環尾聲,未來的投入重點明顯的在數位人民幣,5G與高速光纖網路的建置,高端半導體晶片與設備的國產化,還有配套新能源車上量的城市基礎建設等等。

因此跟著這個邏輯,選股策略還是必須與時俱進,投資確實受益的產業與個股,才能獲得長期收益。2022年包括大陸等主要資本市場,都將面對許多的不確定性,不管是疫情、通膨、地緣衝突、能源供給乃至於供應鏈與人力的瓶頸,都會大幅增加市場的波動度。

不過經過上述的分析,我們認為2022年大陸市場在穩中求進的前提下,還是享有更好的條件能有所表現,尤其是在經過中美貿易戰多年的驗證,事實已顯現大陸企業面對不友好大環境的韌性,因此投資上應該朝向短期穩健留艙,長線低點積極尋找買點的策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