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127陳志堅■滙豐(台灣)商業銀行台灣區總經理

2022年值得關注的5大議題和趨勢

去年全球經濟在疫情起伏反覆中跛腳前行,儘管前景樂觀,但供應鏈不順暢、原材料價格高升、通膨隱憂等因素,引發不確定性上升,而復甦的可持續性亦值得關注。邁入2022年,疫苗廣泛接種仍是有效遏制疫情和經濟復甦的關鍵,我們亦要從危機中開闢新局面,重建一個更具韌性和可持續的未來。

 本文分析2022年值得關注的五大議題與趨勢:

 1、實現廣泛疫苗接種,刻不容緩

 Omicron 變種病毒株在全球極快的傳播再次提醒我們,除非每個國家、每個社區都能快速、公平地取得疫苗,否則社會無法恢復正常,經濟全面復甦也無法實現。

 經濟學人智庫(EIU)報告顯示,富裕國家接種的疫苗數量是貧窮經濟體的100倍。延遲為全球人口接種疫苗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推算到2022年中疫苗接種率低於60%的國家,在2022至2025年間國內生產總值(GDP)損失將高達2.3兆美元,新興國家將承受約三分之二的損失。

 我們需要加強疫苗研發、生產、原材料供應、分配、物流及智慧財產權豁免等各方面的全球合作,並幫助中低收入國家獲得疫苗和關鍵醫療產品。

 2、RCEP

 推動亞太區的貿易亞洲經濟增長前景持續向好,我們對今年亞洲投資整體持樂觀態度。隨著區域合作日益深化,將進一步推動亞太地區的貿易和技術合作。

 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和實施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意味著超過90%的區域商品貿易將免除關稅,顯著降低區域內貿易成本和產品價格,逐步形成更加緊密的區域生產鏈、供應鏈和消費鏈,有望帶來千億元計的經濟活動投資。除了促進區域一體化外,RCEP 可驅動不同議題的發展,特別是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及可持續發展。

 3、邁向淨零排放未來

 今年是全球採取更大膽、迅速、持續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落實《巴黎協定》的關鍵年。

 亞洲處於應對氣候變化的最前線。如不盡快採取行動,至2050年亞洲面臨2.8兆至4.7兆美元的GDP損失,股市或會因水災而損失1.2兆美元、服務業會損失9兆、製造業會損失7兆美元,零售及旅遊業會損失5兆美元,未來岌岌可危。

 淨零的過程需要依靠資金、創新,更需要各方目標一致,預計資訊科技、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將迎來更多新的成長契機。我們極需引入一套清晰透明的制度,參考穆迪及標準普爾等評級機構對金融風險的分類及評級方法,界定環境風險並加以評級,促進國際共識。

 4、數位化轉型與虛擬現實

 世界正在適應一種更便捷、數位化的生活方式,讓社會在不確定時期也能向前邁進。

 數位化將繼續加速向傳統產業融合滲透,尤其是遠距工作、醫療保健、教育、娛樂及金融服務的數位方案,數位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新成長點。元宇宙的出現可能為我們帶來更多機遇。同時,央行數位貨幣(CBDC)將繼續備受關注。根據國際結算銀行數據,全球86%的央行正進行有關發展及應用央行數位貨幣的工作,其中14%的央行已展開測試。

 當然,我們明白,在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保護數據安全和隱私同樣重要,因此,全球急需通過合作制定統一的規則。

 5、全球供應鏈的挑戰與轉型

 疫情擴散對全球供應鏈帶來長遠且嚴峻的挑戰,疫情導致的缺工、缺料不僅造成供應鏈瓶頸,更推升各國通膨壓力。根據全球物流平台 Flexport 統計,貨品從亞洲工廠到美洲港口完成運送的天數,2022年1月達歷史新高113天,遠高於2019年疫前的50天。供應鏈問題加上能源價格、各國寬鬆貨幣政策等結構性因素交互作用,使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均面臨近30年來最嚴峻的通膨問題。

 供應鏈瓶頸將使企業重新思考全球布局,除專注降低成本之外,企業未來勢必更注重供應鏈的穩定及彈性。此外,地緣政治風險及全球ESG 趨勢也將成為重要考量,如何建立一個具韌性及可持續性的全球供應鏈,是各國政府與企業刻不容緩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