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117朱訓麒■元智大學助理教授

台灣數位轉型最大障礙是被動心態

image
●台灣第一個百貨-菊元百貨。圖/本報資料照片

世界第一個百貨公司-法國Le Bon Marche成立於1825年,在107年後,台灣第一個百貨-菊元百貨才開業。世界第一個廣告公司-美國愛益父子於1869年創立,在101年後,台灣第一個廣告公司-聯廣才在1970年創立。台灣其他重要的商業服務業也落後歐美數十年:台灣第一個超市-頂好於1969年創立,落後美國Piggly Wiggly超市53年;台灣第一家7-11,落後51年;台灣第一家麥當勞,落後44年;第一個量販店-萬客隆,落後26年;第一家星巴克,落後27年。

 台灣經濟發展晚於歐美,不少商業都是待國外發展成熟後,才直接複製引入。台灣人民能夠親自體會到「原來這就是百貨公司,原來這就叫做速食店….」,都已經是歐美普及後數十年。因此,長期以來,某種程度上,台灣社會普遍認為歐美來的就是好,到歐美取經就是領先,而企業也樂於直接引入國外服務,而這樣也就能夠成為市場龍頭,不一定要自己創新。例如,服務業中最大的板塊-零售業四大業態之百貨、量販、超市、超商,以及速食店在台灣的前三名幾乎都是被毆、美、日品牌包辦。在教育方面,課堂也大量採用海外教材、案例,連許多大學的制度也是模仿。

 在數位化革命的今日,世界現實狀況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我們的許多思維與做法也都要換新。2021年凱度BrandZ世界十大價值品牌當中,除了第九名的麥當勞與網路無直接相關,其他的亞馬遜、蘋果、google、微軟、騰訊、阿里巴巴、facebook、Visa、Mastercard等都與網路直接相關。就算是麥當勞,今日也透過網路點餐外送與進行社群行銷,非常依賴網路,數位化與網路對全人類的重要性已經毋需多言,再回頭來看看台灣的電子商務與數位化的發展。

 1995年世界第一的亞馬遜創立,微軟的MSN也在同年創立,而台灣不惶多讓,在1995年,博客來與蕃薯藤創立。1998年google創立,同年,台灣也有資迅人CICQ以及網路搜尋引擎openfind創立。阿里巴巴在1999年創立,facebook在2004年才成立。由此可知,1995年左右的世界網路創新黃金年代,台灣並無缺席,有許多勇敢且具有創新力的網路企業成立,與世界同步。當時台灣已經足夠富裕,有大量人才,能夠獲取最新資訊,絲毫不落後世界的腳步,狀況與落後百年才成立百貨、廣告公司時的台灣完全不同。

 網路讓資訊快速流通,把世界各國拉回到更為接近的競爭起跑線。在這20年,大陸電商發展迅猛,誕生了如阿里巴巴、騰訊等電商巨頭,大陸電商在世界占有率高達55%,且快速向海外發展,也深刻的影響台灣。其他各國也孕育了不少極具創新力的跨國電商,如韓國的LINE、日本的樂天、新加坡的蝦皮與Grab、印尼的GoJek與Tokopedia。相當可惜的是,原本領先的台灣,在今日並未有應該的好成績。麥肯錫公司在「台灣刻不容緩的數位化課題」報告當中,就詳細的說明台灣經濟的停滯與數位化發展不足有很大的關係。

 吾人在研究了數百家台灣企業,並與國外對比後發現,台灣數位轉型的最大障礙是被動心態。在數位化時代,我們應該思考市場需求變化,並根據自身優劣勢,「持續利用網路科技,主動創新、學習與不斷突破」,而不是盲目承襲過去的作法,被動等待國外移植技術與給予訂單,不該過度崇拜歐美而忽略自我。這樣缺乏自信、主動與創新性的心態在產、官、學各界,組織與個人當中,都相當普遍。

 網路時代前的管理知識與商業模式較為穩定,但今日的世界局勢演化很快,有可能連教科書都還沒寫入就已經疊代數次。創新的速度跟不上改變的速度,就是走向退步。台灣有強大的研發與製造能力,高素質的人才,若搭配主動創新的心態,再造經濟奇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