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114

制訂新經濟移民法不容蹉跎延誤

 行政院主計總處11日完成「2021年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報告」,除了總缺工人數達24.8萬人,為自2012年以來的新高;同時中階技術人力職缺的缺工數為13.1萬,也創下近七年最高。客觀顯示對業界來說,近年來最缺的,其實就是屬於生產線上技術純熟的中階技術人力。而更值得正視的是,這些職缺主要來自於包括電子產業、智慧機械等蔡政府積極推動發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

 然而堪稱禍不單行的則是,除了缺乏中階技術人才已經成為當前產業界最大的困境,在企業體系屬於高階的白領主管或專業人員,雖然於主計總處的調查報告中,並未顯示出有大量缺額的情況,但是有關高階人才的延攬甚至是搶奪,近年來儼然已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話題。

 具體的事例,包括英特爾副總裁汪佳慧於11日就公開表示,英特爾將在台灣推動「員工推荐計畫」。如果公司員工能夠成功推荐來自業界七家指定友商的好手進入英特爾服務,則該員工將可獲得最高新台幣24萬元的特別獎金。而更早之前,包括台積電、聯電、聯發科等台灣的半導體大廠,其實也已各自祭出高薪搶人才的方案。

 面對全球半導體人才不足日趨嚴重的現況,固然促使相關企業不得不重金加碼公開搶人才。而與此同時,透過其他不同管道,私下進行高階專業技能的竊取或仿製,自然更是層出不窮。

 如何面對這種國際間高階專業人才競搶,中階技術人力短缺的內外困局,因而無疑成為執政當局無法迴避的課題與嚴峻考驗。尤其是台灣除了已經進入高齡社會,近年來加速的少子化,所形成人口結構的改變,更使得未來本土勞動力的供給也將產生巨大缺口。因而如何補足此一缺口,以及培育或延攬高階專業人才,也就更見急迫性。

 客觀而言,執政當局對於此一趨勢變化與所帶來的挑戰,也並非無動於衷。在蔡總統的第一任期,於2018年時擔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就已在當年12月14日院會審議通過「新經濟移民法草案」,將外國專業人才、中階技術人力、海外國人及投資移民列為適用對象,並正式移送立法院進行審議立法。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立法院未能在2019年的兩個會期中完成三讀,等到2020年2月第十屆立法委員就職,依照「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所設定的「屆期不續審制度」,遂使得尚未完成立法的「2018年版新經濟移民法」,只能被迫形同具文的束諸高閣。

 為了化解這種「無法可依」的困境,蔡總統其實也曾在2021年1月的民進黨專案會議內特別邀請專家報告,重申制訂「新經濟移民法」的必要性。甚至民進黨籍立委羅致政也於4月9日舉辦「新經濟移民法推進的方向與進程」公聽會,表達關切。而在會中行政院國發會代表也表示,「新經濟移民法」已重新在2020年1月送請行政院審議,但迄今已近兩年,卻仍未能通過院會核議送至立法院。

 推論行政院何以遲遲未能將新版的「經濟移民法草案」送請立法院審議立法?如果說是因為蘇揆公務繁忙無暇兼顧,那自然是講不過去,反而會坐實不把賴清德前院長的倡導,蔡總統的宣示,以及民進黨立委的關切當回事。又或如果推給幕僚的疏忽,忘記將草案列入院會議程,則豈非曝顯組織的鬆散。至於歸因於因為不同部會對草案內容、規範尚未獲致共識,同樣也只是凸顯行政團隊不同部會各自為政,無法經由協商獲致共識的病灶。

 平情而論,面對各國政府以及跨國大企業競相投入高端人才的延攬爭搶,以及台灣產業界所陷的缺乏中階技術人才的困境,治本之道自然是應該啟動各不同相關人才的培育工作。諸如教育部已在整合產官學研於頂尖大學設立半導體學院,甚至也包括諸如旺宏等四大記憶體大廠,直接與長庚大學接洽產學合作育才的「人才荒自救方案」。但是人才培育緩難濟急,透過制訂「新經濟移民法」,以吸引外國專業人才,及一般中階技術人力來台工作的意願,雖然是屬於治標的措施,卻也只有標本兼治,才能維繫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而其成敗的關鍵自然是不容有立法時程的蹉跎與延宕了!

爰是,在第十屆立法委員的四年任期已經將過半的當下,如果新版的「新經濟移民法」還是出不了行政院,等到2024年又逢立法委員換屆,一切法案審理又得重來,則其代價後遺將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鄭重提醒蘇揆務必把握時機,以免自誤、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