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230

2022年全球及台灣經濟的展望

 隨著疫情趨緩、疫苗接種率的提高,經濟活動逐步復甦,加上各國的財政紓困政策的加持,2021年主要國家及區域的經濟都較2020年大幅成長。根據主要的經濟預測機構,IHS Markit 2021年11月的預測資料,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約5.54%。其中美國成長率達5.44%;歐元區也有5.06%左右的成長;中國大陸成長8.21%;日本成長稍微緩和,在2.34%左右;台灣則有高達6.06%的成長。

 展望2022年,因為基期較高,加上各國財政政策逐步退場,因此必須各憑真本事,才有機會恢復正常的成長軌道。另一方面,Omicron新病毒與通膨升溫可能使貨幣政策緊縮、利率上升,多重衝擊下,2022年的成長率普遍低於2021年(日本、德國及東協國家除外)。

 在台灣方面,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景氣展望中心的估計,隨著政府振興五倍券的發放,以及業者的加碼,民間消費可望由原本的低迷情況(0.09%),轉為大幅成長(5.01%)的局面,將是台灣2022年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固定資本形成在高基期(14.54%)之下,2022年仍有半導體、5G及民間風力發電投資的助陣,可以帶動2.18%的成長。出口也是在高基期(17.08%)下,繼續維持3.26%的成長。根據中經院的預測,2022年全年可望經濟成長3.69%,通膨率維持在1.77%左右,失業率保持在4%以下(3.82%)。

 不過,2022年的成長率仍有不少的變數,分析如下:

 第一,Omicron病毒的不確定性:雖然Omicron病毒帶來重症的比率低,但它會降低疫苗的有效性,使邊境開放面臨一些變數,如此民間消費要恢復正常軌道,或許需要更多的時間。

 第二,通膨升溫致貨幣政策緊縮、利率上升,可能會衝擊經濟的復甦:美國11月份CPI達6.8%,核心CPI也接近5%。剛剛連任的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則明白表示,是時候取消「通膨是暫時性」的說法,並表示通膨將延續到2022年中,故不少人預期美國2022年會升息2到3碼。升息勢將影響到房市、股市及整體經濟的表現。尤其是最近美國、加拿大的塞港、缺櫃現象並沒有大幅改善,加上油價居高不下,可能使通膨率不易大幅下滑。

 在台灣方面,通膨率11月為2.84%,核心物價為1.49%,雖然不如美國嚴重,但民生物資、食物等費用在近期大幅上升。加上國際資本市場連動的情況下,央行有可能在美國升息之後升息,或落後一到兩個季度,頻率、速度和美國不同,但升息的可能性大為提高。

 第三,美國、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下修,可能影響台灣的出口:OECD調降美國2022年經濟成長率,由3.9%下修到3.7%,中國大陸的成長率也由5.8%下修至5.1%。在兩大經濟體成長率都可能下修的情況下,可能會衝擊到台灣2022年的出口與景氣。

 尤其是今年(2021)下半年開始,中國大陸進行平台反壟斷、教育強監管、房地產去金融的一連串改革,可能導致企業倒閉、失業率提升。尤其在中國最大房地產公司恆大地產事件上,中國大陸主動去泡沫的做法,引發市場的恐慌,牽連到房地產、銀行保險、電動車等領域,擔心引發骨牌效應。因為中國大陸的碧桂園、萬科企業等大型房地產公司也是負債累累、面臨重整、賣產業降低負債、流動性的困境。恆大事件可能引發關聯企業倒閉,同時在房價下趺、財富效果影響下,消費性產品的需求也會跟著下滑。

 而2021年9月底的下閘斷電,進行能耗雙控,更導致不少產業供應鏈斷鏈、零組件缺貨的困境。中國的限電引起江蘇、浙江、廣東各地的生產停滯、供貨趨緩、下單也趨緩,影響及於電子資訊產品、工具機、紡織業的出口。雖然10月限電風波趨緩,但淨零排碳、碳中和、限電的結構轉型政策,未來仍勢在必行。在兩岸經貿投資高度依賴的情況下,這些因素都可能衝擊台灣的經濟成長率。

 整體而言,在2022年出口、投資成長都可能趨緩下,台灣民間消費必須有效提升,才能穩住經濟成長於不墜。

 隨著管制的解封,住宿餐飲、文教服務、人力派遣等服務業會慢慢回到正常的軌道,加上振興五倍券的刺激,可以為服務業的成長加溫,但政府也應該配合一些宣傳新的活動例如〈搶救服務業大作戰〉,鼓勵更多的民眾消費、振興經濟。

 其次,政府應該編列一些數位轉型預算,協助服務業升級轉型,擷取數位轉型的商機,包括平台、共享、外送經濟,跨域合作,以及虛實整合,善用大數據等科技把握精準行銷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