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227楊晴安/綜合報導

產業重組 央企掀出走北京潮

近三個月來已有七家撤離,專家預期未來三年將是遷離高峰期

image
大陸央企加速撤出北京概況

在大陸官方推動產業重組、抒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政策後,央企開啟一波出走北京潮。時近年底,央企撤離北京步伐開始加速,25日中國電子資訊產業集團宣布將總部從北京遷至深圳,也是近三個月來第七家撤離的央企。專家預期,未來三年將成為北京央企密集出走期。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自9月底起,多家央企先後宣布搬遷北京總部。包括長江三峽集團將總部遷至武漢、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在上海註冊成立等。

 12月以來,則有中國船舶集團總部遷往上海;早前宣布落腳河北雄安新區的中國衛星網路集團、中國中化和中國華能集團,也表示即將公布在雄安的總部大樓新址。

報導引述國企改革專家李錦分析,大陸自2014年確立北京「四大核心功能」,提出「疏解非北京核心功能」的政策導向,宣告走上產業結構重整之路。歷經7年時間,央企調整步伐也有大幅進展。

李錦認為,接下來三年將是央企撤離北京的高峰期。在地域選擇上,他建議央企新總部選址除了考慮當地經濟發展,也應注重東西平衡。

 李錦認為,央企過度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未必合適,對總部落地上海的央企數量應該將總數控制在10家左右。同時鼓勵更多資源型央企總部,依據資源源頭不同,可以往中西部和東北落腳。

成都商報報導,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劉興國表示,早期央企需要爭取更多行政資源,總部多選擇設在北京,如今企業發展需要考量靠近市場、資源以及企業核心能力資產等,相關因素對央企總部選址的影響日益突出,加上考慮到產業結構調整等問題,使央企總部繼續留在北京的重要性顯著下降。

 報導稱,未來雄安新區有望成為大陸央企總部的密集地,形成科技創新的規模效應。

 北京方面,面對央企總部的出走,當地財政收入雖會在短期內產生負面影響,但長期來看,對當地GDP影響有限。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傳統製造業遷出北京,並未明顯影響先進、高端製造業的發展,反而為高附加值的高精特新、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高活力的初創企業提供寶貴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