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206文/溫麗琪

1.5OC救地球 COP26共識 台灣能源政策響警訊!

 今年是個非常特別的一年,一方面非常多極端氣候事件不斷在各國上演,造成許多經濟指標崩壞,我們看到美國德州暴風雪,帶動電價漲200倍,影響範圍是1千多萬人,極端氣候事件的嚴重性。

 我們看到非常多國家承諾要積極地拯救我們的環境,所以聯合國宣布了130多個國家承諾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在這麼多的承諾之下,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國家在綠色新政上萬箭齊發,包括許多國家建置了排放交易的市場手段進行減量,也看到碳邊境調整機制,讓所有企業都相當緊張,許多國家積極建置經濟活動環境標準,對於未來永續經濟的活動導入更多資金,這些手段都會切實影響到政府、企業、民眾未來的方向。

 同時我們也看到COP26(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對於很多環境管制有更明確積極的方向,有100個國家針對甲烷、天然氣也明確做出2030年以前必須減少30%的排放量,這個對於台灣而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警訊,我們在能源政策上面過度依賴煤炭跟天然氣。

 政策方面,我們也必須承諾2050年碳中和,也需要更多積極性的手段,但減量成本這麼高,政府可能需要積極建置跟國際接軌的相關政策,包括碳定價排放交易市場、永續金融經濟的永續分類標準,這都是政府在短期內應該積極建置的系統。

 另外,我們看到這麼多的碳邊境調整機制,會導致出口成本的負擔,對於企業而言,更積極的做法應該是如何使用低碳能源,如何導入再生料改變製程,讓整個產品的排碳、對環境損害可以具體減少,這是企業不得不做的部分。

 聯合國公布相較工業化前的水準,2011至2020年的全球地表溫度已升溫近攝氏1.1度,未來1.5度勢必會發生(COP26達成協議,各國同意將全球升溫幅度限制在攝氏1.5度內)。在這麼熱的情況下,民眾會受到的影響已經不是缺水缺電的威脅,像珊瑚、無尾熊已經面臨瀕臨絕種的境界,所以對民眾而言應該適時導入低碳生活,甚至於大家的就業是不是該選擇更加友善環境的領域,才能更加保障未來的發展,這都是民眾可嘗試思考的地方。(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