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203陳碧芬/台北報導

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 台灣F FIDO 國際APAC論壇初試啼聲

 國際聯盟FIDO主導全球「去密碼登錄技術」開發,因事涉各國資安主權敏感議題,台灣官方原則上需開發台灣版本,金管會推動的臺灣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F FIDO)已召集各金控參與,需於第四季公開試辦的「手機身分識別App」作法,並無法由金管會發動集中式的系統設計,金管會綜規處長胡則華已應允在本周舉行的FIDO APAC論壇中向國際說明「台灣金融行動身分識別的發展與未來」,將是台灣第一次把F FIDO向國際公開,業者十分期待。

 FIDO(Fast Identity Online)為全球化新世代的網路識別標準,目前在於取代傳統以帳號密碼驗證身分的新作法,要做到無密碼也能安心登入帳號,且拉齊全球一致標準,約十年就有集合相關行業的FIDO聯盟,PayPal和聯想是創始人之一,致力結合公開金鑰、生物特徵等技術,提供便利及安全網路身分識別機制,並建立產業標準以解決各機構之間的強制認證設備「互相認識」。

TAIWAN FidO 由內政部在2019年9 月採用FIDO國際標準建置完成。但金管會認為應該有一個金融業專屬的FIDO,於是今年第二季成立臺灣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F FIDO)。

 FIDO台灣分會今年5月成立,因此能爭取到2021年APAC FIDO論壇台灣場次。該分會表示,FIDO APAC直屬全球FIDO聯盟,由日本FIDO、韓國FIDO主導,台灣因為科技製造業的AIOT等先進系統,會有密碼輸入等規範,且台灣科技業的國際布局明確,因此FIDO接受台灣分會的成立,並期待台灣能在一致標準上提供建議。據悉,台灣金融領域對FIDO聯盟並不熟悉,此次F FIDO的表態應是重要敲門磚。

 F FIDO聯盟包含聯合徵信中心、財金資訊公司及各金融相關業者,聯手為金融FIDO建立數位基礎。業者指出,從金融業立場研發新的身分識別行動化,要考量的要素遠多於製造業或政府行政作業,且每導入一項創新技術就需要通過金管會法規、各家金融業的系統配合,以及消費者的意願,聯卡中心等已公開的說法,其中尚有許多關卡尚未打通,目前僅限於大方向的確定。

此外,金管會有無能力在FIDO國際標準原則下,發展出台灣金融業專屬的F FIDO標準,但基於台灣金融業的金控架構相對完善,金控旗下多有銀行、保險、證券或票券、投信等子公司,據悉,金管會傾向由各金控作為各自的FIDO大系統,統整各子公司業別的FIDO需求,金管會則保留金融科技監管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