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203單驥■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APIAA)院士

當美國對中國政策開始轉變時

image
 ●美中第一輪貿易協議約在一個多月後就期滿終止,美中新「競爭」關係的進一步確認,對兩國來說都是重要的。圖/新華社

11月16日習拜會後,拜登總統對外已釋出一些彼此開始融冰的信息,至少在雙方關切的「台灣問題」,雙方雖不滿意對方的立場,但也彼此朝「相向而行」的方向在調整中,這對台灣而言,特別是對台灣的經貿而言,是個值得注意的重磅信號。

 倘若,中美雙方在充分認清及體認:彼此經貿上無法脫鉤、無意一戰、且無須一戰時,這種關係將會是在拜登政府主導下「美中競爭」關係下的2.0版。拜登政府須說服美國政府及人民,他的新競爭與對抗主義,是有別於川普的純對抗,雖無法完全壓制中國,但至少對美國及美國百姓、民生是相對有利的。因此,雖不滿意,惟應可勉強接受。

 中國在減碳的大帽子下,從9月底的「拉閘限電」開始,給予美國年節送上通膨的大禮,美國10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現已飆升至6.2%,創30年來新高,而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也一反常態地宣稱要開始提升利息,用以壓制通膨,可見事態已到相當嚴重的程度,而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間的論戰,看來是桑默斯占上風,升息已是不可免,美國經濟的褲腰帶可得要再勒緊一些。

 雖中美兩大國都各有自己的問題,大家要比賽的是處理自己問題的能力。美國所自豪的民主政治,但其「交易成本」本來就相對較高,這一定會反映在經濟活動上,以舊金山至洛杉磯研議多年的高鐵為例,迄今仍無任何的可能,就此來看,現今美國因塞港而導致的供應鏈問題,已成拜登政府的頭痛問題,而其背後不論是卸貨、運輸、(及缺人手下的)廠商鋪貨、補貨等都會是一關關的難題,而其所伴隨而來的更高成本,當然也為美國通膨再添薪火。

 美中間在今年3月阿拉斯加的會談中,中方代表明確地表達,不接受美國從實力的觀點與中方會談,是繼川普對中發動貿易戰後,美中關係又一新的分水嶺;而上述習拜會,更確立了此一新分水嶺態勢。為此,習近平說:「世界很大,可以容得下中美兩國」,當然,也確立了中美兩國在經濟領域上的G2領導地位。

 美國與中國第一輪貿易協議約在一個多月後就期滿終止,美中新「競爭」關係的進一步確認,對兩國來說都是重要的。為此,我們可以合理的猜測,一個外人看不到的中美貿易協商,可能已在緊密地進行中。

 從中國大陸來說,此一新協議的簽定除可擺脫上一輪川普強勢主導下,中方委曲求全的陰影外,更可在協議中要求美方同意,若美方在諸如涉台事務上有「越紅線」之舉時,中方可以停止或緩執行此一協議,若此,則美中貿易協議,就有可能影響到台灣,也可直接對台灣有新一波的約制。

 事實上,近日季辛吉在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說,依他的判斷,「我不預期(未來十年內中國)會全面攻擊台灣」,但「可以預見,中國將採取削弱台灣看起來已實質自治的能力。」若此,則上述結合對美貿易協議的簽訂,就成為其全面性弱台政策中的一環,而其恰與拜登結合國際間盟友抗中,彼此相互借鏡。當然,上述情形尚未出現,但有關中共對台灣企業政治獻金一事的追究,或也可一葉知秋。

 爾今,美國需要美中貿易新協議,世界及歐洲國家也需要中國製造商品,季辛吉預見中共對台更強勢的弱台政策下,「台灣經濟」及相關企業,應會是首當其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