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129魏喬怡、彭禎伶/台北報導

三度闖關失敗 台版TISA露曙光

 投信投顧公會從2018年就開始爭取未果的「台版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終於出現曙光。立委高嘉瑜提案、18位立委連署的「所得稅法第17條條文修正草案」,12月2日將在財委會中進行審查,該提案即關於列舉扣除額下新增投資列舉扣除額、每人每年不以超過2.4萬元為限,須以台股基金為標的且持有五年方可享稅賦優惠。

 由於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國人投資理財以儲蓄居多,投資台股動能不足,2017年家庭部門國內金融性資產82兆元中有31兆元都存在銀行,對產業創新轉型發展幫助有限,而台股基金受ETF被動投資盛行、稅負等不利因素影響規模持續衰退,股票市場轉以交易權值股為主,失去為中小企業提供籌資管道的功能。

 反觀同樣高齡化嚴重的日本,為了讓老人的錢不會因負利率愈存愈薄,藉投資利益降低國家社福及社會保險負擔,扭轉人民過度保守的儲蓄觀,將存款活化到資本市場去投資,2014年起先後針對一般民眾、家有幼兒者、青年推出三種TISA,提供股利所得及資本利得免稅優惠,引導投資。

 另外像大陸與泰國也都有相同的機制,尤其泰國在2006年實施退休共同基金及長期股權基金,提供投資金額及收益免稅優惠後,不僅兩類基金規模大幅成長,泰股十年間成交量及成交金額也都逾三倍的成長。

 過去投信投顧公會提台版TISA已有三度闖關失敗經驗。公會提案在2018年、2020年皆列在金融白皮書,去年財政部認為不宜而未採納,但公會在今年金融總會2021年白皮書中仍再度提出TISA機制。

 公會所提的TISA帳戶定義是民眾必須持續投資五年以上、且標的是投資上市櫃股票占基金淨值70%以上的台股基金、ETF等,爭取列入所得稅法,每年可有額外2.4萬元的投資扣除額。據公會估算,該機制可讓台股基金年增160億元規模、證交稅一年多收40億元。

 但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曾在財委會中表示,國人已有一定的量在定期定額買台股,現在推台版TISA要思考是不是適合的時機,同時要兼顧財政部立場,認為當沖與權證降稅應該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