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眾多產業的全球晶片荒遲遲未解,投行摩根大通預期,全球晶片短缺將延續至2022年,不過下半年狀況可望好轉。摩根大通的預測較其他分析師樂觀。
在此同時,摩根大通提出兩項值得投資人關注的半導體領域長期趨勢,包括高階運算,以及大陸的長尾技術半導體公司。
晶片大缺貨影響眾多產業生產,從汽車、家電、個人電腦再到智慧型手機。部分分析師與投資人認為晶片荒恐將延續至2023年,但摩根大通的看法則沒有那麼悲觀。
摩根大通亞太技術、媒體與電信研究部門共同主管哈戈谷(Gokul Hariharan)指出,2023年晶片供應預期不會陷入短缺,不過2022年的情況則有點複雜。隨著更多供給進入市場,2022年下半年缺貨情況將會改善,但上半年仍會是供不應求。
哈戈谷表示,半導體產能正逐漸上線,不僅來自晶圓代工廠,還有整合元件製造商(IDM)。所有歐美IDM皆在拓展產能,其中許多將在2022年中上線。
另一方面,摩根大通建議投資人開始關注半導體領域的長期趨勢,這是更偏向結構性的趨勢,而非循環趨勢。結構趨勢通常是長期、永久性的改變,而循環趨勢是受商業循環影響,幾年後通常會再回到原點。
哈戈谷表示,未來3至5年摩根大通看好半導體領域的兩股趨勢,分別是高階運算,以及專注於傳統長尾技術(long-tail technologies)的大陸半導體公司,後者生產用於電源管理和感測器等領域的成熟晶片。
哈戈谷指出,未來3~5年,高階運算領域可望有兩位數成長,估計在15%至20%之間。此外,大陸有越來越多業者瞄準長尾技術,代表市場需求存在,多數公司只能滿足當地5%至10%的需求,潛在市場可能是目前的5~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