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民眾消費行為、企業金流管理,刺激新一波創投資金注入金融科技,焦點集中在數位借貸、中小企業需要的資金調度平台,新式支付三大類,CBINSIGHTS報告揭露,2021年第二季全球創投對金融科技的投資金額再創歷史新高紀錄,投資標的相當集中在疫後的數位轉型需求,且加總2021年前兩季的投資金額累計544.2億美元,已超越2020年全年投資金額438.45億美元,估計將推動新一波的金融應用場景。
金融科技業者指出,數位借貸(Digital Loan)是疫情期間表現突出的商業模式,重點在「先買後付(BNPL)」應用領域進一步向生活生態系擴展,許多低收入民眾的收入受到疫情衝擊,部份二手貨購物平台也在東南亞市場興起,BNPL支付結合數位借貸的模式,適用對象從零售購物衍生至健康醫療、婚禮策畫等多種支付項目,導入AI為借款人提供替代信用評分方案。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副研究員簡淑綺指出,以加密貨幣為底蘊的區塊鏈技術,一直是早期創投資金尋找的注入標的,2021第二季全球資金對區塊鏈的投資金額、件數再創新高,分別達到43.8億美元、217件,較上年同期各大幅成長790%、64%;在台灣,區塊鏈新創亦是2015~2021上半年台灣金融科技獲投的第一名,獲投件數足足比排第二的支付高出一倍,金額約1.97億美元。
簡淑綺分析,2021第二季全球有六家金融科技公司IPO,分別為加密貨幣交換業者coinbase(上市國別美國)、銀行用軟體業者Alkami(美國)、匯兌平台flywire(美國)、支付平台d‧local(烏拉圭)、現代發卡公司Marqeta(美國)、跨境支付公司Wise(英國),完全沒有亞洲金融市場。
她指出,目前國內的金融科技新創即使申請掛牌創櫃板,也不會分類為金融科技,而是以電子科技或資訊軟體為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