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109鄭家鐘■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要永續,請超前部署並校正回歸

當世界不只遊戲規則不斷變化,而且未來舞台重組時,要怎樣談企業永續策略呢?站在2022年的當口,相信很多企業都在預估情勢、擬定未來的計畫。但如果談到企業未來策略,現在這個時點是最混亂的時點!

 未來不是恢復常態,或把現況視為新常態的問題,未來是生死關,不是適應關!

 未來有黑天鵝「停滯性膨脹的陰影」,看看現在供應面短缺、漲價的情形,物價上漲預期心理已經如遠處驚雷隆隆作響,而是否全球經濟成長將步入減速期?中國大陸警訊頻傳,其他大國經濟體也不樂觀!整個世界經濟恐有長期結構重整的趨勢!

 除了黑天鵝還有綠天鵝,由於氣候變遷已到緊急狀態,非要採取非常手段減少碳排的階段,各國紛紛宣示淨零碳排時間表,台灣也不可免要出台氣候法,碳稅及邊境碳稅將成為另一波典範移轉的開始,煤電、油電相關產業將面臨夕陽條款、綠能產業將成為各產業綠能化的火車頭,這些都必須用更長期的視野來看待!簡又新前部長在演講中說「未來三十年,應該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變動期」,各個產業中的個別都會面臨「重生或死亡」的挑戰。這個挑戰已經來到咱們企業的門口。

 因此,傳統策略思考工具已經無法因應企業環境的「極端氣候」挑戰。

 這時才讓我體會到原來在防疫中心常說的兩句話「超前部署」及「校正回歸」的隱含了面對未來長期生存競爭的策略功能!

 所謂超前部署就是盧希鵬教授常常說的「要用後天看明天,別用昨天看明天」,大部分的企業雖然也會做未來的預測,大家慣用SWOT分析自己該怎麼制定策略,但如果,那些強弱勢及機會威脅是昨天的總結,能用到明天嗎?顯然不能。

 超前部署是想像後天必然來臨的場景,大膽回推明天該有的狀態。如果未來30年是人類歷史上變化最劇烈的30年,那你今天還在射程之內的SWOT,可能會是完全misleading的。

你必須想像在零碳排,使用骯髒能源支持的產業會全部消失或完全轉型,取而代之的是循環經濟永續發展概念的世界。

 想像一下,在這個寧靜革命後,你在哪個位置呢?在即將消失的清單?還是剛出生的清單?超前部署是「觀念瞄準未來30年的超前,部署是由認識、心態、行動與組織,都往它部署」

 這或許是一種全新未來學的思考模式!

 至於校正回歸是,在你制定30年場景時,仍須每年有一當年的場景制定OKR,由一年到一個循環(3~5年)的OKR,然後在執行的時候不斷根據變化校正,進行果因分析及溯源調校,這叫回歸導正,不偏離大局。每年對以前的作法校正回歸,別被過去綁死以為那就是未來,必須區分過去成績及未來投入是完全兩回事,該擔心的是未來投資的不足,而不是過去成績經營的多好。這種強烈的風險意識才能走的夠快,在淘汰大追上來之前,已經先抵達未來的安全領域!

 只有對未來有足夠長的尺度超前部署,並且對於既有優勢能校正回歸,一家公司才有機會可以:

 ★想的夠遠,不會被潮流淘汰。

 ★做的夠狠,隨時認錯修正,避免僵化。

 ★走的夠穩,修正是唯一對的方法,內建全員修正的機制。可以適應任何突發變局。

 總之,這兩個概念是這樣用的: 1、用可能性思考超前部署,允許實驗、允許偏離常規

 2、用可用性校正回歸,對衝突管理有積極想法,在過程中不錯過因果、在細節中發現修正的著力點。

 必須要這樣,談永續策略才能穩當,太短線的策略,光追求年度績效的企業,很難有再撐三十年的可能,遑論永續!

 或許也因為如此,難怪哈佛商學院要教藝術課,用藝術眼光想像可能性,超前部署!

 我也發現國外很多MBA開始引進戲劇課,因為表演藝術的流程中細節最多最活,要用心校正,回歸腳本,才能演好一場戲!因此可以用戲劇思維深化人的可用性。

 未來30年天翻地覆,企業的新常態不是疫情後,企業的新常態還在發展中,而且才剛開始?不知道企業界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