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 上周五(5日)台股開高震盪走高,加權股價指數收17,296.90點、漲幅1.28%,周線收紅,成交量3,235億元。受惠前一日美國股市三大指數收紅走高帶動,加上財報表現亮眼,台股以電子、半導體、光電、生技與百貨等類股較強勢,帶領大盤持續走高。
由於美國聯準會(Fed)針對通膨暫時性論調不變,預期2022年第二季可能回落,重申通膨暫時性的立場。Fed並預測2022年中期實現充分就業,而就業最大化是升息的關鍵指標,推估到2022年中後升息可能性較高,短期內市場不需太過擔憂。目前預估台股走勢仍貼近美股大盤震盪整理格局,預期以向上走勢為主。
觀盤重點:
在11月到中旬前為企業第三季財報、營收公布階段,已知科技資訊、網路電商等大廠財報優於預期,提供股價向上動力;短線觀察三重點:第一是大盤指數向上,是否能站穩11月2日之17,237點高檔位置,第二是美元指數發展(影響外資續買進意願),第三是股市量能是否穩定(成交量維持3,000億以上),另也應觀察全球疫情及通膨升溫趨勢。
近期歐美先進國家在疫苗施打率提升,生活逐漸解封,恢復商業活動和消費力道。觀察經濟數據,美國消費者已經增加服務消費比例,但對於商品消費力則維持高檔,且就業狀況持續改善,當地薪資水準調升,可望帶動台灣外銷訂單另一波回升。
投資建議:
美國默克(Merck)研發新冠肺炎(Covid-19)治療口服藥物,預計最快年底可能得到緊急授權開始被採用,預期在疫苗、口罩與口服治療藥物用來防治Covid-19將可以使疫情在2022年有機會得到明顯控制,有利於美國經濟持續溫和向上。
中國缺電問題在中國重啟燒煤發電,限電狀況已經得到控制,廠商較容易調配產能,但限電仍可能延續一段時間。中國PMI持續低於50分界線,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在手訂單持續下滑,顯示中國接單能力轉差,且PPI與CPI差距擴大,PPI遠高於CPI,廠商無力轉嫁成本於消費者。且因房地產調控,可能間接影響中國內需消費,需持續觀察中國房地產調控(占中國GDP 30%)對消費所帶來影響。此外,延續COP26氣候峰會,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支持節能減碳,為配合減碳目標,可能持續墊高生產成本,加上基礎建設推動與美、中供應鏈重組,可能造成通膨壓力持續一段時間,不至於造成停滯性通膨。
傳統產業如電動汽車、全球汽車、航空、與餐廳,在歐美經濟解封後,預估將會受惠。台灣產業則將會在航空零組件、戶外休閒鞋類、腳踏車等受惠。目前廠商面臨長短料問題、營收表現可能顯現極大差異化且面臨貨櫃塞港問題,預估生產與備貨問題將持續討論至明年2022年第一季。
看好方向將朝移動通訊、高速運算、汽車電子與物聯網為主軸,其中包含5G無線通訊、光通訊、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車用電子、Data Center等相關領域。主要部位以晶圓代工、連接器、IC設計、封測、server 相關類股等為主、非電子類以電動車、汽車零組件、自行車與碳纖材料相關類股為主,可利用台股高科技基金持續中長期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