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102朱漢崙、邱琮皓/台北報導

虛擬貨幣誰來管?財經部會有得喬

 財委會1日針對虛擬貨幣在國內的管理召集央行、財政部、金管會、經濟部、國發會等五大部會首長備詢,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坦言,虛擬貨幣除非是「證券型貨幣(STO)」,否則金管會根本管不到,只能對洗錢防制的部分進行管理。

 黃天牧表示,目前已有二家證券型貨幣的交易平台前來申請,預計可在11月30日前完成法遵聲明,另有六家業者則尚未向金管會提出申請。至於立委詢問金管會若業者到期未完成法遵聲明,是否開罰最高1,000萬元的罰鍰,黃天牧則僅表示會密切注意。

 財委會1日因經濟部長王美花以參加政院會議為由未出席,造成朝野立委口角衝突。

 黃天牧回答立委關於虛擬貨幣的質詢時坦言,各國政府在(對虛擬貨幣的)監管上都處於觀望狀態,由於虛擬貨幣在定位上並非金融資產,只是一般商品,金管會了解市場上有特定族群在玩,但「這個虛擬商品,並不屬金管會的監管範圍」;他也坦言,「目前虛擬貨幣在台灣的確沒有特定的主管機關」。

 對於虛擬貨幣是否應由經濟部主管?經濟部官員表示,目前還是由金管會以低度管理虛擬貨幣的發展,如果部會間有問題,會尋求國發會來跨部會協調。先前國發會曾協調過虛擬貨幣主管單位,結論由金管會低度管理,防止成洗錢工具。

 另有立委指出,NFT(即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是從東南亞開始風行,但現在已變相成為洗錢防制的漏洞、新的龐式騙局,例如,要參與前必須要先買比特幣,但比特幣又等值新台幣1,200萬元,除了金管會不能只管洗錢防制,經濟部商業司更應該要正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