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031袁延壽/台北報導

非碳排大戶 爭品牌客戶認同

投入太陽能、回收再利用,生產環保材質……

 環保署預計2023年起,針對國內288家企業碳排大戶徵收碳費。許多未列為碳排大戶未雨綢繆,投入太陽能、回收再利用、環保材質生產,擴大投入節能減碳也尋找新機會。

 雖被歸納為水泥產業,但環泥在台灣已沒有水泥廠生產,只有在高雄的石膏板生產線,為降低耗電量,工廠屋頂建置太陽能板,發展綠能節能減碳。環泥認為,回收再利用、循環經濟,生產環保材質,除可爭取品牌客戶對排碳的認同,也可爭取環保商機。

 台塑集團的福懋於二、三年前,已進行「廢漁網回收再利用」,由集團的台化在越南建立耐隆回收廠,與品牌合作進行廢漁網回收再利用,將海洋廢棄物漁網,經過溶融、散聚、精煉等製程,還原回原料CPL,再製成耐隆絲,福懋再進行織布、印染,交品牌製成成衣,建構一貫化機能性戶外運動服飾生產線。至今漁網回收量已經超過800噸。

 值得注意的是,廢棄寶特瓶回收再利用,已是許多紡纖廠有志一同投入的方向。南紡持續增加再生酯粒的產能,近一年投資購進二~三台造粒機,生產回收酯粒。2022年回收酯粒是越南廠持續擴充的產項及核心,產能也會呈倍數增加。

 力麗集團也著手訂定2030年減碳60%,以及100%綠能製造目標,並與國外各知名企業合作設立固態廢棄物回收、能源再生工廠,且延伸多元產品,強化循環經濟、環保回收一條龍整合製造,執行全面減水減碳。

 除此,投資循環經濟事業,擴充環保產品生產量,也被力麗集團列為3~5年資本支出的主力項目。力麗指出,可回收環保聚酯紗近二年來被蘋果採用,做為Apple Watch表帶的環保材質。回收瓶用酯粒是未來三年主要投資擴充項目,2022年開始,陸續在台灣、印尼擴充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