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028

樂見WTO迎來改革新契機

 今年以來,由英國、新加坡及義大利為首的若干國家發出聲明,公開呼籲各國應齊心支持改革世界貿易組織(WTO),而非任由其功能缺損的問題擴大,進而將之棄置。若WTO真能重拾往日榮光,發揮維持有序與公平貿易活動的應有職能,台灣必將受益。畢竟,WTO是台灣極少數正式參與的國際經貿組織。

 確實,全球經貿態樣已產生劃時代的變化,但WTO規章卻未與時俱進地調整,使其功能不彰,更讓會員國間的貿易爭端難解。例如傾向商品貿易的思維,未納入崛起的數位貿易,也無法因應政府補貼、非關稅貿易障礙等議題;任由已茁壯的開發中國家續享「特殊及差別待遇」,引起已開發國家不滿,加上決策過程採取一國一票、集體共識決的模式,使原本用來平衡開發中與已開發國家經濟實力落差的機制,成為特殊待遇國實現不公平貿易競爭的工具;仲裁過程冗長又繁瑣…等弊病,均使許多會員國對WTO深感失望。

 惟近年來國際間三大事件的發生,雖凸顯出WTO所面臨的挑戰,卻也揭露出未來可能的改革方向。第一個事件是美中貿易戰。身為WTO創設國之一的美國,自歐巴馬政府時代起就對WTO上訴機構多所質疑,民主與共和兩黨也認為WTO無法有效處理美國的貿易糾紛,使美國在WTO仲裁調解中作為被告與原告的件數遠多於中國、歐盟。對此,2018年川普總統索性跳過仲裁機制,直接對諸多國家的進口提高關稅,甚至發動貿易制裁,尤以對中國出手最重。

 眼見美國揚棄WTO機制,自行以制裁手段處理貿易爭議,引發更複雜難解的強國角力,讓其他會員國深感重建與改革WTO的必要性。以加拿大為首的已開發國家組成的渥太華集團(Ottawa Group)便對WTO改革提出許多建議,包括簡化仲裁機制、避免仲裁機制濫用、讓開發中國家特殊待遇自動廢止等。這些提議回應了美國的疑慮,也補強了WTO為人詬病之處。今年10月,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美國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立場已改變,並希望與這個全球貿易機構和解,間接地為WTO改革注入強心針。

 第二個事件是新冠疫情的爆發。由於疫苗稀缺讓各國「擁疫苗自重」,進而爭搶疫苗生產原料,甚至將疫苗當做政治交易槓桿,釀出利己不利人的「疫苗民族主義」(Vaccine Nationalism),嚴重危害全球經濟復甦與貿易活動,並形成富國vs.窮國的人命價值與經濟榮枯兩樣情。也就是說,當前多數開發中國家疫苗嚴重不足,國人生命與經濟活動飽受疫情威脅,但已開發國家疫苗覆蓋率高,經濟活動日益如常,不少民眾已接種兩劑疫苗,甚至有政府為因應變種病毒現蹤,規劃為國人接種第三或第四劑疫苗。

 此時,WTO理應支持開發中國家提議的疫苗專利暫時豁免,且擴大授權多國生產疫苗,避免少數國家壟斷疫苗生產資源的現象再度發生。但在WTO現有架構下,只要持有疫苗相關產程專利的國家(如英國、瑞士及歐盟等)否決與反對,負有保護智財權職責的WTO就無施力之處,自然無法協助全球經貿活動回到正軌。所幸,WTO新上任的秘書長已開始就疫苗專利豁免一事,向歐美等國積極斡旋。儘管10月的第四輪協商仍未取得全體成員共識,但WTO已開始履行「促進經貿」的使命,也承諾未來將針對特殊情況下的智財權專利豁免,設計一套可行的運作機制,這意味著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的難題拆解已露出曙光。

 第三個事件是近年來佔據國際輿論版面的環境議題。歐盟於今年推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草案,即是歐盟版的碳關稅(Carbon Tariff)及相關的稅務課徵標準與執行辦法;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的美國,也宣示將推出美國版的碳關稅。但歐美兩大經濟體皆擔憂對方的碳關稅制度會成為雙方貿易的沉重障礙,開發中國家則擔心未來碳排標準或稅費課徵計算方式,都將由歐美兩經濟體主宰,缺乏第三方客觀評判碳稅認定是否合理。包括韓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出口國,更擔憂碳關稅會成為歐美國家扶植國內產業,打壓境外產業的工具,特別以當前美中貿易戰方興未艾,疫情後歐美國家決定重新建立國內製造業供應鏈時為然。

 不過,歐盟已在今年承諾CBAM的機制設計,將會符合WTO的規則;美國亦表示將與貿易夥伴協商在原有協定加入有關碳排放標準的條文,並協助貿易夥伴達成目標,藉此在WTO既有規範下實現環境保護,顯示歐美政府並未將環保議題轉化為政治工具,無意另設新的非關稅貿易障礙,也讓WTO有時間彌補現有規章欠缺環保議題的舊疾。

 目前看來,雖然WTO須正視的挑戰不少,但改革方向已愈見明朗,使其有望走出近年來被指為形同虛設的批評,重新搏取會員國的信任。而對總被排除在國際間雙邊與區域貿易協定之外的台灣而言,更樂見WTO能站回世界中心,有助增加我方的國際經貿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