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020夏肇毅■CubicPower晶智能中心創辦人

讓電機資訊教育轉向就業深度學習

image
 ●一般大學畢業生到職場上,幾乎不可能立即上手,還需花一、兩年重新訓練。圖/本報資料照片

日前報載有資深的高等教育人員,將學校教育無法培育出就業人才,歸因於學校只教理論,但沒有辦法做深度學習的結果。這所指的深度學習和一般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有所不同,指的是對於基礎運作原理的深度了解。事實上這樣的講法,講的還是在教理論,只是變成是理論的深度教學罷了。

 一般學校教育以培養優秀學術研究人才為目的,所以著重基本理論教導與論文研讀寫作。傳統的技職教育,應該是教導學生職業操作技能。然而現在因為家長都希望小孩能得到大學和研究所的文憑,所以變成原本應該是屬於技職教育系統的科技大學裡面,所有的老師跟一般大學並無差異,都是由研究學術的博士教授任職,同時也都設了碩博士班,幾乎與一般大學無異,完全失去了職業教育的意義。常有人批評大學只教理論、不教實務,對於就業完全沒有幫助。大學對批評所做的一貫反應是,大學教育不是職業教育或就業訓練班,他們做的是全人教育。所以並不接受這種對實際沒有幫助的批評,反而覺得他們所從事的就本來只是一個素養教育。

 現實上,一般大學畢業生,尤其對電機資訊的畢業生來講,到職場上幾乎不可能立即完全上手。可能還需要花個一、兩年重新訓練以後,才會開始了解企業內所操作的各種系統的使用方式,然後才能開始有些貢獻。一般只有大企業才有這種財力,再投資一兩年對新進人員進行就業教育。小企業是完全無力做這些事情,所以這些新進人員往往開始就只能做些打雜跑腿等不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之後只能看個人的造化,看看有沒有人要教你。

 職場上,每個公司日常作業所需要的工具都不太一樣,自己有自己一套。然而大致上還是跟著主流跑,有一些大家最常用的主流系統和工具。於是像資策會,工研院或是電腦補習班,都有提供半年300小時或一年600小時的各式工程師訓練班,讓大家在半年或一年之內讓實際操作能夠快速上手而找到工作。所以同樣是上課,學校花四年時間所教的東西,沒有辦法讓學生立即上手就業。而外面的訓練中心花一年,就可以讓學生充分就業,所差的就是到底在教什麼。

 從小學生常常就發現,照著課本唸,到考試的時候往往答不出來。因為考試的東西跟課本上面講的不太一樣,中間還差了好幾個步驟。於是市面上,就出現了許多的參考書,把中間所差的步驟補起來。讓學生看了這些參考書,照著上面所指示的方法練習之後,就能在考試中順利作答。

 現在的大學教育也差不多是一樣。學校教的,跟日後在職場上需要用的不太一樣,中間差了很多步驟。所以才會有這麼多就業教育機構的生存空間。慢慢地大家就會發現,為什麼不教在工研院或資策會中半年或一年的訓練就能教會的東西,而要讓學生在大學裡耗四年,卻什麼技能都沒有學會。

 有些技職教育就以教學生考上很多證照做為招生的標榜,然而,考上這些證照的學生,事實上還是很難就業。就是因為大部份證照只考筆試,沒考技術操作。只有勞委會的技術士檢定考試才是真正學科跟術科並重的測試。而術科就是真正在職場上所需要具備的基礎技能。比方說化妝師就真的能把妝化起來,電工就需要把線拉對,烘焙師就需要把麵包蛋糕做出來。這些與實際就業技能結合的術科測試才是真正的技能考驗。

 實務上的電腦網路工程師,需要針對不同的狀況,快速地在電腦上打出指令。程式設計師需要在鍵盤上,立刻寫出程式並加以測試執行。這些都是就業的基本起步技能,然而一般的學科筆試並沒有辦法測到這個程度。唯有透過不斷的練習,通過術科考試,才能讓大家不太需要思考就可以熟練地做出動作。這些就是就業的基礎。

 現在的電機資訊教育系統只講理論,讓實際的技術無法傳承。前端多少流量需要後端多少機器才支撐得了,多少份拷貝才能讓資料不至於遺失,這些基本的實務方法,在我們這邊卻變成了高深的技術。別人幾十億的流量,每天也都跑得正常,我們只要十幾萬就當了。外面網路系統上同時留幾份拷貝都可以,我們卻只留一份後就搞丟了。所以才會常常發生天才設計的系統每推必當,或上傳資料檔案遺失的離譜事件。如果連基本的電資技術都沒辦法傳承生根,再多的深度學習也將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