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019陳昱光/台北報導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林蒼祥:縮減稅率鴻溝 促小資族參與

image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林蒼祥

台灣資本市場走向國際化,交易活絡是吸引境內外資金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回顧期貨市場發展,經交易稅率合理調降後,從2000年起成交口數持續放大,並造就目前期貨交易熱絡盛況。但權證仍礙於避險交易稅過高,量能已多年停滯不前,呼籲政府相關部門及立院能搬開阻礙權證商品及市場進步的「大石頭」,攜手共同縮小稅率鴻溝,讓「K世代」年輕人能夠以小資金投入市場,參與台灣未來經濟成長果實。

 近年台股吸引許多小資族投入,校園內希望學習金融知識的人數也有顯著增加趨勢,從社群媒體可以看出,其實權證商品討論度很高,但反應在實際交易情況上卻「叫好不叫座」,其原因就在避險稅率過高,造成投資鴻溝太大,等於變相把參與者趕到其他市場。

 尤其權證在台灣發行時間已達25年,目前法定造市與避險操作的股票、權證需分別繳納千分之三、千分之一證交稅,對比香港、韓國與泰國的權證避險股票的證交稅為零,相較台灣權證發行商所負擔的租稅成本高於國際水平。

 就制度面而言,權證避險股票交易與權證造市買賣是法定要求,並非是要賺股票價差,但證券商為了權證避險與造市所繳納的證交稅,卻遠高於權證業務獲利,統計2011~2019每年平均繳稅達18.2億元,是證券商的權證業務平均獲利11億元的1.65倍。期盼政院、立院等政府相關部門能高度重視權證避險降稅議案,盡速在本會期完成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