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014彭禎伶

自嗨並不能進步

金融業是特許行業,在金管會高度監理之下,若有疏失或違規違法,輕則罰鍰、停止部分業務,重則撤換負責人、停業、撤照,金融法規又多如牛毛,所以金融業者常說,要創新或爭取一項新的業務,需要很長的時間溝通與努力,大家看見的一小步,其實是金融業費盡心力,說服主管機關後邁出的一大步。

 不過,既然外界或消費者「看似一小步」,換句話說就是幾近「無感」,這樣的進步不能說不珍貴,但暫時沒什麼作用,只會讓人覺得金融業的創新或創意,好不高科技、好跟不上時代,亦或是好不實用。

 創新的服務必須「貼心」,要消費者覺得好用,覺得實用,會繼續再用,才叫成功,在各金融機構琳瑯滿目的創新或線上服務中,很多還是令人覺得「卡卡的」,覺得麻煩、費事,雖然這是為了符合主管機關的法令要求,就好像打通電話還需要轉接,有個頓點、等個二秒才接通的感覺,雖然已不用接線生,但現在已進入5G時代,有些金融創新可能還是需要再「跳躍一點」。

 但這些創新不夠跳躍,很可能也不是金融業者不想或膽小,是法規制度跟不上時代的速度,有些是大陸法系僵化的問題,有些是遲遲無法說服監理機關放心;再者是台灣政治與社會環境並沒有「理性容錯」的空間,之前有人批評理盲而濫情,看到孝子、孤寡、身心障礙對抗金融業,就容易一面倒的批評財團欺負人,但遇上詐騙、呆帳、漲保費時,就又說監理機關瀆職,要求下台以示負責。

 在此情況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全下莊最重要,創新還是步步為營的好,若都是這樣一環扣著一環,就不難理解金融業為何為一小步歡呼、感恩戴德,看似金融業的自嗨,背後可能真的是官員的勇敢承擔、業者的多方溝通,但離消費者的期待,可能還有一點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