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005

全球能源危機浮現

 2021年煤炭與天然氣價格暴漲,引爆了中國全面限電,以及歐洲電價與天然氣價格暴漲的雙重風暴,荷蘭合作銀行(Robobank)最近出具一份能源研究報告,指稱目前歐洲發生的天然氣危機,以及延伸出來的全球能源成本暴漲,衝擊可能直逼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

 突然爆發的能源危機,不只給剛剛進入疫後復甦期的全球經濟帶來新的變數,更直接衝擊數以億計的終端家戶生活安全,加劇社會安全的挑戰。由於中國限電風暴才剛剛爆發,而歐洲天然氣價格暴漲,對於正要進入寒冬的歐洲大陸衝擊也才正要開始,中國與歐洲各國政府祭出的緊急措施,不論長短期政策都需要時間來驗證,中國與歐洲的能源風暴究竟能否獲得控制、或者外溢變成全球性的危機,目前無人能夠回答。

 相較於獲得台灣媒體高度關注的中國限電風暴,歐洲天然氣價格暴漲的危機來得令人錯愕,一連串市場、地緣政治、各國政府鬥爭、以及再生能源轉換等錯綜複雜的因素,引爆了這次能源危機。由於歐洲天然氣價格從2018年後一路下跌,到去年7月COVID經濟封鎖期,指標性的荷蘭天然氣轉運站價格(Dutch Title Transfer Facility)跌至每千瓦小時5歐元的低點,幾乎只剩2018年價格的五分之一。

 天然氣價格從去年的低點一路以45度的仰角向上攀升,初始眾人不以為意,不料漲勢全無休息,到今年年初來到16歐元/千瓦小時,今年9月更上漲到75歐元/千瓦小時,全年漲幅已經接近五倍。目前歐洲各國的能源公司全面面臨天然氣庫存過低、甚至處於歷史低點的困境,已經有許多能源研究機構警告,今年歐洲冬天有大範圍停電的可能。

 歐洲採取能源自由市場的政策,天然氣價格暴漲造成發電廠成本攀升、也直接衝擊供應家用廚房與供暖設備的費用,雖然歐洲各國對於能源運用的比重不同,不過西班牙、義大利以及波蘭的居民已經面臨史上最高的電費與天然氣帳單,義大利能源轉型部長警告國民,下個月的能源帳單可能暴增40%,法國馬克宏政府為了平撫民怨,宣布對580萬戶低收入家庭,每戶發給100歐元的能源費用特別補貼,布魯塞爾的歐盟執委會則收到來自各國政府的求救信,呼籲歐盟提出全面性的政策,針對天然氣暴漲的源頭做出有效的政策打擊。

 問題是歐洲能源危機因素極為複雜,歐盟與歐洲各國政府幾乎沒有立即見效的政策工具可以使用。歐洲是ESG減碳政策的急先鋒,今年更雷厲風行推出具體的ESG政策,加速淘汰煤炭發電廠,快速提高天然氣發電比重作為煤炭轉換至再生能源的過渡期選項。然而在能源轉換的過程中,天然氣供應增長趕不上需求增長,美國是新增天然氣的重要來源,新增的出口幾乎都被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吸走,對歐洲的出口只能持平,而來自俄羅斯經過波羅地海,輸送至德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又因為政治因素遲遲無法開通。

 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在8月先訪問美國,接著走了一趟俄羅斯與烏克蘭,北溪2號天然氣全都是領袖會談的焦點,德國長期仰賴俄羅斯天然氣,2017年就已經有高達40%的天然氣消費來自俄羅斯,北溪2號完成後俄羅斯對德國的天然氣出口更將翻倍。歐盟與烏克蘭官員擔憂這條天然氣管道會成為俄羅斯對歐洲施壓的政治工具,梅克爾則用盡全力向各方確保這條已經完成99%、只剩10公里左右德國境內的管道,通氣後不會成為地緣政治的囚犯。然而仍然有不少歐盟議員與官員直指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Gazprom是這波炒作天然氣價格暴漲的幕後黑手,歐洲地緣政治的複雜使得抑制天然氣價格的政策更難施行。

 世界各國政府為了減碳而主動大量關停煤炭發電廠,不但沒有出現預期的煤炭供過於求,煤炭價格反而不斷上漲,造成中國大限電,即將大量供應俄羅斯的天然氣管持續拖延開通,中國與歐洲的能源危機病況相似:發電能源庫存見底、甚至創下歷史新低,發電廠成本暴增、難以轉嫁消費者而寧願停止發電,政府大量投入再生能源,但是新能源供應要不是不穩定,就是後續投資與開發速度遲緩,難以彌補傳統石化能源的供應缺口,這場意外爆發的能源危機,正成為全球各國政府最大的統治危機。

 台灣稍早出現意外的大停電,雖然迅速獲得解決,卻可能是全球能源危機爆發的前兆警訊,中國與歐洲目前正在惡化的能源危機,對台灣來說是個必須高度警覺的風暴,各國政府能源政策失序亂套,各自因應的短期政策可能無法解決根本病灶,反而產生以鄰為壑、製造鄰國更大的困擾。我們政府與國發會、經濟部、台電等單位,必須聯手做好確保能源供應的備案,在推動新能源轉換更應該採取保守態度,絕對不可讓台灣捲入突如其來的能源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