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923黃齊元■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

京交所深化大陸金融改革

近期大陸推動一連串政策改革,出手又快又重,導致國內外資本市場蒸發上兆美元市值。就在此時,習近平宣布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將以現有新三板為基礎,打造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的專業化平台。

 其實這是一個精密的頂層設計,和中央政策息息相關,可從以下三方面來解讀:第一、這是中美金融戰的延續。最近美國證券主管機關加緊查核中概股,強迫和國安相關的企業下市,並要求在美上市中概股提供很多資料,但這和大陸現有法規有所牴觸。在此同時,基於大數據安全考量,大陸監管機構也停止批准新經濟企業赴美上市,禁止過去流行的 “VIE”海外上市架構。至此,中美資本市場脫鉤已經成形。

 第二、這符合當前大陸中央的「共同富裕」政策。大陸經濟重心已從過去一味追求成長,轉向強調財富公平分配。現在大陸互聯網平台擁有極高市值、壟斷資源。

 以政治中心高度來推動培育「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大陸中央對外釋放出強烈訊息,在天子腳下沒有人敢亂來,加速帶動「小巨人」隱形冠軍發展。

 第三、落實多層次資本市場架構,強化直接金融功能。大陸資本市場經過30多年發展,上市公司市值和數量分別位居全球第二位和第三位,投資者數量更居世界之首。隨著中概股回流,大陸打造更大資本市場空間,強化經濟和金融內循環。

 現在深圳創業板和上海科創板可容納部分回歸企業,創業板有一定獲利要求,科創板針對「硬科技」企業但無利潤限制,新三板則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定位清晰形成北、中、南鐵三角,改善過去重南輕北的問題。

 目前4,4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囊括七成以上大陸500強企業,而大部分因上市得以快速壯大發展,但全國還有超過3,000萬家中小企業,占中國90%以上的企業數量,貢獻了80%以上城鎮就業、70%以上技術創新、60%以上GDP和50%以上稅收。大陸中央體認到「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京交所因而誕生,在中國邁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完善創新體係,更不用說進一步穩固對習近平的向心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近年大陸資本市場不斷創新,其中最重要的政策是上市由過去「審批制」改為「註冊制」,只要資訊充分披露,企業即可上市,以致深圳與上海資本市場快速拓展。但主管機關也非常重視對投資者權益保障,最近有會計師配合企業財務造假,連帶牽連40多家企業上市準備全部被喊停。

 除此之外,大陸資本市場也不斷擴大對外資開放,證券、期貨、資產管理都已允許100%外資控股,證監會將進一步推動大陸資本市場開放,便利境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近期貝萊德推出面向散戶首檔純外資公募基金,短時間內募足10億美元。

 今年亞洲各國資本市場迅速發展,不少和新經濟有關。南韓純網銀Kakao Bank上市,股價第一天上漲80%,集團創辦人成為南韓首富;印尼電商Bukalapak上市,成功募資15億美元,為印尼史上最大IPO;菲律賓速食麵公司Monde Nissin上市,募資10億美元,為菲律賓最大IPO;新加坡資本市場雖表現不佳,但並未阻止新加坡新創企業發展,租車平台Grab在美以SPAC上市,估值高達4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亞洲資本市場不斷創新。新加坡為了爭取亞洲金融中心地位,最近搶先香港開放「特殊目的併購公司」(SPAC)借殼上市,而且把上市最低市值要求減半。香港主管機關也在研擬SPAC相關規定,另外正計劃成立碳權交易所。

 台灣資本市場目前陷入被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和東南亞夾擊的窘境,最大問題在於新經濟企業不偏好在本地上市。台灣缺乏新經濟生態系,另外對中資的恐懼又使我們自絕於主流生態系之外,最近蝦皮和易安聯電支遇到阻礙都是例子。但最令人憂心的是由於產業政策,科技巨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壓縮新創企業上市空間。大陸推出京交所全面擁抱中小企業走向共同富裕,台灣中小企業的明天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