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918王淑以/台北報導

長榮迎交船高峰期 戰力升級

 貨櫃海運市場迎產業旺季,雖然有達飛海運凍漲基本運價的插曲,但美西港口累積65艘貨櫃船等待進場,塞港艘數創新高,供需失衡嚴重,運價居高不下。長榮超前部署的第二艘2.4萬TEU船隻「長儀輪」預計22日抵達台北港,第三艘將在10月28日交付營運,艙位已被預訂完。隨著長榮第四季11艘新船下水,憑藉著運力成長,可望推升營收及獲利。

 美國權威航運媒體American Shipper最新報導指出,根據Marine Exchange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海事交易局)的統計,目前高達65艘貨櫃船於美國西岸的加州洛杉磯港與長堤港外海排隊等待進港,塞港數量創下歷史新高,8月下旬為44艘,8月中旬為37艘左右。

 此外,全球第二大貨櫃航商地中海航運(MSC)首席執行長(CEO)索倫托夫(Soren Toft)也指出,正常的情況下,從大陸至美國西岸的定期航線投入五~六艘船營運,現在由於港口壅塞、內陸櫃場爆滿、拖車司機短缺及鐵路運能不足的影響,MSC已經將航線的船隊增加為九~十艘,但即使如此,還是難以提供客戶需要的運輸服務。

 國內業者也表示,運力供需嚴重失衡及港口塞港已是整個供應鏈問題,讓海運業者承擔高運價的輿論壓力有失公允,因為只要一個環節不順,例如內陸運輸的卡車調度困難、卡車司機罷工或染疫而缺工等,都會延後碼頭作業流程,讓排隊在港口外的船舶累積越來越多,衍生出航班的空班問題,迫使業者因無船舶可使用,必須停航或減班,如馬士基及MSC等。

 長榮目前進入交船高峰期,新增運力可填補當前產業上普遍缺船的窘況,是長榮營運成長的助力,尤其第四季尚有11艘船舶交付。長榮第二艘2.4萬TEU長儀輪(EVER ACT)已於9月10日投入遠東到歐洲航線,預計9月22日抵達台北港,10月26日抵達終點漢堡。

 長榮第三艘2.4萬TEU的EVER AIM也將在10月28日交付營運,沿途停靠的港口與長儀輪一樣,特別的這一航次則再台灣多停靠高雄港,預計12月8日抵達終點漢堡。

 17日國內本土法人發出報告指出,人為干預的凍漲運價手段,無法改變供不應求的市場機制,運價將持續維持高檔,看好長榮今年稀釋EPS(考量無擔保可轉債)將達40.1元,2022年稀釋EPS為49.54元。今年上半年長榮EPS為15.0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