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911李書良

確保金屬供應鏈成中國要務

近期中國官方整治互聯網動作頻頻,涉及高官落馬、演藝明星遭封殺,過程高潮迭起,吸引了所有人目光。然而,中國作為全球胃口最大的吃礦巨龍,其近日的「保礦」動作,同樣值得世人關注。

 中國的「保礦」,其實就是確保其經濟、工業與科技發展過程中,金屬供應鏈的穩定,範圍還可衍生擴及至能源、農產品等自然資源。最近兩起官方說法值得注意。

 9月4日舉行的2021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開幕大會上,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致詞時表示,中國將推出一系列政策加快新能源車發展,並點名要提高鋰、鈷、鎳等礦產的需求保障。

 更重要的是,8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所主持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深改委)會議上,要求加快健全統一的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以增強對大宗商品的調節機制。會議指出,要加緊統籌「儲什麼」、「誰來儲」、「怎麼儲」等問題,加快補足關鍵品類的物資短板。

 依據中國官方的提法,今後為保障金屬供應鏈的穩定,思維上一是針對上述鋰、鈷等重要但產量稀少、且集中在少數國家的稀有金屬;另一則是泛用金屬,即中國自己有生產,但品質不如他國,且高度仰賴海外進口者,如鐵礦砂、銅、鋁等,其中鐵、銅對外依存度高達約八成,鋁土也有約六成。

 其實,早在2016年中國國務院所通過的「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中,就已將24種礦產列入戰略性礦產目錄,並鼓勵國企、民企赴海外收購或參與當地政府開採。如電動車電池最需要的鋰礦,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兩大巨頭近年就在澳洲、愛爾蘭、阿根廷等國家布局,藉此確保中國產業發展所需原料。

 但如今中國對金屬供應鏈的安全意識急速升溫,一是隨著中國近年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使得相關金屬用量大增;加上新冠疫情下,國際地緣政治衝突與各類「黑天鵝」事件頻傳,使得全球供應鏈處於極不穩定狀態。稍有風吹草動,就足以令市場生波。

 譬如,9月5日市場驚傳,掌握中國過半鋁礦輸出的幾內亞發生兵變,該國總統遭拘捕,造成市場對鋁礦供應嚴峻預期急速上升,推升陸港股市鋁金屬類股6日齊漲,中國鋁業H股一度飆漲逾10%,股價創2018年1月以來新高。

 此外,中國急欲確保金屬供應鏈的另一大原因,在於今年原物料價格大漲,其中又以鐵礦砂為代表。作為應用範圍最廣泛的基本工業金屬,以往中國每年耗費大量外匯購進鐵礦砂,但如今價格大漲,讓鋼廠成本大增,並衝擊中下游產業,在當前經濟成長面臨下行壓力下,中國政府在年中頻頻出手抑制鐵礦砂價格雖頗見成效,但不排除仍有捲土重來之勢。對此,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近日強調,為確保期貨市場平穩有序,將持續防止過度投機,嚴防價格操縱。中國自然資源部也表示,將加速境內找礦行動,並將鐵礦作為主攻礦種,以促進增量及儲量。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人士測算,至2025年底,預計中國鐵礦砂進口量將減少4億噸左右,對外依存度也將大幅下降約15個百分點,有利於降低及平衡進口鐵礦砂成本。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礦產進口市場,針對不同礦種需求,未來幾年,中國不論是對內加速探勘礦源、降低對外依存度;或是對外結盟及收購,謀求他國穩定供應礦源,都將形塑國際礦業貿易新格局。甚至在部分稀有金屬的爭奪戰中,除非科技技術突破足以替代某些礦產(譬如鈷礦,全球產量一半集中在非洲剛果(金)),否則全球資源戰勢必更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