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9日晚間宣布,經大陸國務院批准,將首次以輪換方式分期分批組織投放國家儲備原油。本次投放主要針對大陸煉化一體化企業,以用於減輕生產型企業的原物料價格上漲壓力。
證券日報10日引述公告指出,實施國家石油儲備常態化輪換,為發揮儲備市場調節作用的重要途徑,透過公開競價銷售向市場投放國家儲備原油,將可穩定大陸市場供需,進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另據路透報導,大陸在能源成本飆升之際,端出投放國家石油儲備措施,原因在於今年除了石油之外,煤炭和天然氣價也大幅上漲,導致大陸部分省份出現電力短缺情形,並使工廠出現減產情況。
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8月,大陸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年增41.3%,年內前8個月價格年增31.2%。此外,8月份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年增達35.3%,前八個月則年增19.7%。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2021年以來,大陸受低基數和供需緊平衡影響,原油、煤炭等能源價格持續上漲,為中下游產業造成較大的成本壓力,因此投放國家石油儲備將發揮重要的市場調節以及「保供穩價」的作用。
Energy Aspects數據則顯示,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在過去十年建立2.2億桶的龐大石油儲備。但有別於戰略石油儲備通常應用在供應中斷和戰爭期間,大陸則願意利用國內儲備石油來影響市場。
報導指出,大陸生產者物價指數(PPI)8月份年增率飆升至13年高點,另一方面,颶風艾達也導致美國部分原油停產,影響對中國石化的供應量。面對油價壓力,大陸和美國這兩個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油價「紅線」應為每桶70至7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