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察: 美國經濟復甦穩定,根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報告顯示,8月美國ISM製造業指數上升至59.9,持續較上個月的59.5走揚,同時高於原先預估的58.5;而美國8月ISM非製造業指數報61.7,從7月的64.1滑落,主要受到Delta 病毒拖累商業活動,外出用餐、旅行及部分活動意願降至6個月新低。
同樣受到Delta 病毒影響,美國8月非農就業人數僅新增23.5萬人,大幅遠低於市場預期的72.5萬人;失業率則從上個月的5.4%降至5.2%,符合預期。市場同時認為,非農就業新增人數創今年來新低,可能會對美國聯準會(Fed)縮減購債,以及升息進度有所調整。
盤勢分析:近期台股成交量約為3,000億元上下,與先前台股持續突破新高時日均量達5、6,000億元相比,動能稍微不足。不過觀察到外資開始布局大型電子權值股,預計在這樣的情況下,加權指數中期向上,短期空間有限,區間整理機率較高。
截至目前為止,台股企業都交出亮眼的獲利增長,只是即將進入第四季,市場將開始面臨去年第四季的高基期因素,企業獲利增長幅度可能會開始下降。後續大盤走勢,將取決於今年底消費旺季是否如預期維持在高檔,特別是歐美的消費浪潮;若民眾消費,開始由實體商品消費,大幅轉為勞務消費,導致商品銷售不如預期,就會有庫存調整的風險產生。
美國聯準會動向方面,須持續留意升息步調。近期美國疫情升溫,對就業市場與消費都帶來衝擊,將使聯準會態度偏向鴿派;此外,美國白宮將會在近期提名下任聯準會主席人選,因此預計在近期政策決策上,會朝偏多方向執行。整體而言,只要美國維持寬鬆政策,美股持穩,台股就還有機會跟進。
操作建議:
上半年台股多頭由傳產族群領軍,躍居大盤最熱門標的,不過隨著資金開始回流電子股,後市可望回歸平衡水準,科技、傳產、金融各自有表現空間,而非單一產業獨強。
看好族群部分,由於市場並未出明顯現庫存疑慮,部分產線依舊吃緊,電子股持續關注半導體上游、晶圓代工、ABF載板、矽晶圓,以及高速傳輸相關IC設計。同時也看好車用電子、電動車發展趨勢,將有利車用二極體、微控制器(MCU)概念股。
傳產部分則持續看好來自解封後帶來的消費需求,看好運動衣服、運動鞋需求回溫,運動紡織族群握有潛在利多。
另也看好鋼鐵族群,近期美國、印度開始推動基礎建設計劃,中國、俄羅斯則開始減產,鋼鐵供給出現缺口,未來報價持續看漲。
金融股今年獲利良好,目前公布的財報成長皆優於預期,加上評價相對較低,可多留意擁有壽險背景題材的金融股,能受惠投資收益加持,以及長線升息循環的利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