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金管會連駁兩案,首宗外資電支蝦皮、首宗外資易安聯金融監理沙盒案皆難產,讓金管會成眾矢之的,被新創業者痛批金管會都沒努力扶植新創。金管會透露,易安聯「小額跨境匯款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無法落地「我們也很納悶、難過,之前的努力都白費。」
金管會直言,易安聯從2019年4月30日開辦以來,就已展延過三次,第一次從2020年4月30日申請展延至2020年10月30日,第二次又再展延到2021年4月30日、後又申請展延到今年10月30日。
期間為了讓實驗順利落地,金管會完成「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程序」該條文及授權之子法「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管理辦法」且在2021年7月1日生效。
由於第三次展延必須在今年10月29日前准駁,金管會在今年8月11日就函請易安聯必須在8月31日前補正相關書件,但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法規條文、遊戲規則都很清楚,但業者還是無法把文件補足,導致實驗難產、出不了沙盒,金管會也表示不解。
台灣外籍勞工多達70萬人,匯款需求相當龐大,外籍勞工除了透過銀行匯款之外,只能透過特殊雜貨店、外勞仲介公司等地下管道匯兌,風險、成本都很大,所以當年金管會相當鼓勵外勞跨境小額匯兌實驗。但金管會坦言,鼓勵新創的同時,更重視新創業者不懂重視的「法遵、消費者保護與風險控管」,對於外界所批評的金管會不扶植新創,真的是「有苦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