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831高孔廉■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會長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產業重新洗牌!

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一而再、再而三變異,並使全球疫情斷斷續續至今仍然嚴重情況下,據大陸官員表示,當前中國大陸面臨「三升」與「八缺」問題,這不僅點出了大陸經濟面臨的嚴重問題,這其實也是全世界及台灣經濟的問題,造成全球產業必須重新洗牌。

 所謂「三升」指的是原物料價格上漲,國際運輸價格持續攀升及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八缺」指缺港、缺船、缺艙、缺櫃、缺晶片、缺工、缺電、缺單(不敢接長單)等。「三升」就台灣而言,前兩升是相同的,而台幣匯率近年也強勢升值,2019年時匯率是30.9,如今是27.9,升值達10%,造成台灣以出口產品為主的企業面臨極大的壓力。而「八缺」台灣的情況只有一點不同,我們不缺晶片,過去台灣也面臨「五缺」,包括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尤其是缺水幾乎無法使用人工方式解決,那是依靠老天賜予,如何節水、生水、儲水,政府應該拿出辦法,以科學、工程、經濟手段謀求長遠的解決。

 這「三升」、「八缺」交互作用的結果就是產品價格上漲,成本推升的通貨膨脹。而這些原因與結果的源頭就是新冠疫情爆發所導致,再加上美中貿易戰的推波助瀾,其影響面不僅是產業與經濟面,甚至擴及到社會面的分配問題。

 首先,就原物料及零組件等供應鏈而言,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多數國家如英美採佛系防疫以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確診及死亡案例快速攀升,使得疫情快速蔓延全球。而少數地區如中國大陸、台灣、越南等採取嚴格的封城或管制措施,致使經濟活動受到影響,製造業停工,尤其是原物料及零組件生產的工廠停工,以致供應鏈中斷,發生缺料、缺零件,而封城也使勞工進出停頓、工廠缺工無法運作,致使供需失衡,價格急速上漲,最後導致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而服務業更是受到衝擊,觀光、旅遊、餐飲等一蹶不振。

 其次,就疫情對運輸業影響而言更是嚴重,由於船員本身防疫的需要,人數已顯不足,而各港口裝卸碼頭工人也因確診,減少上工人數,或是一有工人確認就封港,影響貨物及貨櫃的裝卸,以致船運「塞港」嚴重;同樣的,貨櫃車司機人數也告不足,所以即使貨櫃自輪船卸下,也無法運輸內陸,雪上加霜的是這些司機在部分國家可領失業救濟金,這使他們懶得上工,因此市場上的到貨量自然不足。

 另一方面,就出口國而言,艙位不足,運費大漲,以東亞到美西航線貨櫃為例,原先每櫃二千美元,但現已漲至一萬八千美元,高達9倍的上漲,如非長期大戶老主顧,還未必搶得到艙位,搶到艙位的出口商,這筆成本當然要轉嫁進口商,搶不到艙位者,其營運就更辛苦,因為貨物裝櫃出不去,只好將貨櫃放置廠區,一方面增加了存貨成本,另一方面還有存貨跌價的損失,因此不敢接長單,甚至面臨訂單被取消的風險,貨既出不去,錢當然收不回來,資金鏈就可能斷鏈,嚴重的甚至導致倒閉,因此該產業的廠商將會發生「洗牌」效應;另外對其上下游關聯產業或企業也會有資金流及供應鏈中斷的影響效果。

 第三,就美中貿易戰而言,關稅加徵達25%,供應不足再加上關稅提高,物價當然上漲,這就是為何美國在這兩個月,物價指數CPI都上漲超過5%,遠超過一般容許的2~3%。再加上美國終端產品業者,在分散風險與避免高關稅的考慮下,要求供應商分散生產基地,導致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製造業者構想外移,但是外移也無法一蹴而成,必須考慮配套產業,上下游供應鏈,當地基礎建設,工人效率、政府配合度等等,經過一、兩年運作後,初步統計,製造業者在中國大陸、東南亞及台灣三地移動的分配大致是7:2:1,至於外移歐美者極為少數。

 最近東南亞國家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致使許多傳統產業,如製鞋、成衣、玩具等業者又重新思考回流大陸的可能性。而美國原先構想提供補貼希望在大陸的美商能回流,可是大陸美國商會調查,因為美國的高工資及缺工,極少數有意願回美。美國設置高關稅門檻的結果,除了在政治上、戰略上達到其宣示反中目的外,在經濟上則毫無效益,其對中貿易逆差依然龐大,2019年逆差3,191.6億美元,2020年逆差2,947.5億美元,而美國消費者則付出通貨膨脹的代價,其實美國官方應思考,徵詢業界意見,細緻的分類,對於美國不生產的產品取消高關稅的懲罰,以免倒打自己。

 總而言之,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產業形成兩極化的影響,受益的如「護國神山」晶片相關產業訂單爆滿,股價攀升;受衝擊的如服務業、部份傳統產業如家俱、製鞋、成衣等哀鴻遍野、百業蕭條,造成全球產業重新洗牌,若再加上通貨膨脹,將對全球實體經濟造成嚴重衝擊,產官學者專家必須儘速共商因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