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減碳大趨勢、歐盟即將開徵邊境碳稅,工商團體直言,政府當務之急是儘速將訂出「碳定價」,否則後續也無從執行碳交易等,並建議從健全政策法規、完善碳定價機制、輔導獎勵措施三層面著手,同時,為免各部會相互扞格,建議政府以全面性戰略思維,成立具有實權的中央層級的因應專責單位,統籌協調跨部會資源。
在健全政策法規面上,工總與工商協進會都強調,《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不足以因應當前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減量」與「調適」等廣泛問題。當務之急在於以制定具宏觀視野的新氣候法案,或大幅翻修現行法規的方式,宣示明確的氣候政策及具體作為,法規內容應包括減碳目標、路徑期程、部會權責、碳定價制度、稅/費用途、管理及執行方式、低碳技術、獎勵誘因、政府民間合作模式、諮詢機制等等。
在完善碳定價機制面上,工總指出,面對國際淨零碳排放趨勢、歐盟碳邊境調整措施及國際大廠供應鏈減碳要求,我國如果沒有對應的碳排放管制措施,未來產品出口至主要市場,除了邊境碳稅的顧慮外,一旦因產品碳足跡過高被排除於全球供應鏈外,後果堪慮。研議中的碳定價機制,不論採取碳稅或是排放權交易制度,均必須符合主流國家的做法,制定可與國際碳排放管制對接的定價機制與配套措施。
在輔導獎勵措施面上,工商協進會指出,經濟的低碳轉型涉及能源、產業、交通、住商等廣泛層面,政府如何鼓勵及輔導企業從事低碳的營運模式及製程轉型,除資金需求、技術引進、低碳製程研發外,也涉及綠色金融及公司治理層面有關碳風險等法遵問題,亟需政府提供轉型教育、技術輔導、租稅獎勵、資金優惠等協助。並將零碳轉型充分納入後疫時期的經濟復甦計畫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