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822楊日興/綜合報導

美嚴管IPO 陸企避美元投資

防止投資者要求赴美上市,並拆除VIE架構轉戰陸港股市掛牌

image
中美股市監管交鋒 中企避赴美上市

 中美在資本市場的激烈交鋒影響到私募基金與創投業者的生意,在近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要求中企披露詳細VIE架構(可變利益實體)、暫停其透過空殼公司赴美IPO等強硬措施下,傳出中企已開始警惕避免美元基金的投資,並拆除VIE架構轉往陸港兩地上市。

 當前美股監管層的強硬措施已經波及美元基金的投資,清科研究最新數據顯示,自今年8月以來,中國網路新創企業總計完成23筆股權融資,當中卻沒有任何一筆美元融資,這與過去情況大不相同。

 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一家美元創投合夥人說法稱,SEC的監管如今重擊美元基金業務,中企紛紛尋找人民幣股權融資的機會,這影響到中美投資機構的發展,令其可投資的項目變少。而且近期的確有中國科技企業不願意接受美元基金投資的現象,尤其是那些相對成熟、已經簽訂IPO對賭協議的中後期高科技企業,更是盡力避免美元投資。

 報導稱,有不少美元基金與創投都遇到上述問題,這些科技中企主要擔心接受美元基金的入股後,投資者會要求其搭建VIE架構赴美股上市,但近期中美證券監管層的態度,使中企對美股退避三舍。

 譬如,SEC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7月底表示,將要求赴美上市中企披露更詳細的政治風險、VIE架構等資訊。SEC近日也新增20多條涉及VIE架構的問題,要求新申請上市的中企回答。中國政府7月初也頒布新規,嚴苛管控企業境外上市,6月底赴美上市的滴滴出行亦因監管施壓,股價大跌。

 因當前氛圍不利中企赴美IPO,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一個替代方案是引導接受美元基金投資的中企轉往至香港上市,以減少中國監管層的針對,也能確保美元基金能夠退出。只是這個方案遭到不少有限合夥人(LP)的反對,因為在新創科技企業的估值上,美股還是比港股高出不少。

 轉戰陸港IPO的部署,也導致不少中企正在拆解原本規劃的VIE架構,轉往港股或是上海科創板、深圳創業板上市。

 其中,相對成熟、有對賭協議的新創中企對轉往陸港兩地的意願更高,因為管理層不願承受監管下潛藏著的股權回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