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壓軸登場的長榮20日法說會、台驊17日股東會,兩大經營團隊對後市的看法,勢將成為法人、投資人關注焦點。
貨櫃三雄今年受惠海運業務處於40年來前所未見榮景,帶動運價、股價一路飆,三雄上半年營收獲利也都繳出史上最佳成績,合計半年淨利高達1,709.19億元,第一季752.92億元、第二季956.27億元逐季攀升,不過自7月起股價大幅回檔,面臨嚴苛考驗。市場關注貨櫃海運高運價是否到頂?還能延續多久?成為多空論戰焦點。
第二季海運業務毛利翻三倍的台驊,著眼Delta變種病毒於全球快速蔓延,造成沿海港口及內陸運輸擁堵,加劇全球航運產業鏈供給惡化,船舶周轉率及準班率持續探低,研判缺櫃、缺艙、缺工、缺車等供給四缺情況,恐延續至年底。
另有國際貨代業者指出,雖然往年也有旺季塞港,但近一年來造成全球航運阻塞主要原因是疫情,加速暴露許多港口基礎設施、容量不足等問題,急需提升自動化運作、脫碳物流等,而且新一代貨櫃輪愈來愈大,目前最大貨櫃輪一次載運2萬個20呎櫃,總長相當從巴黎走高速公路到阿姆斯特丹的距離,這樣的大型貨櫃輪需要更深的港口和更大的起重機等。
目前疫情塞港造成全球貨櫃船舶準班率創新低,7月全球港口貨櫃船舶準班率僅18.9%,造成缺艙、缺船短期難解供不應求,業界咸認是產業結構性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但塞港會不會常態化,也是業界爭論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