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擴大競爭利基,台塑集團加速導入AI及數位轉型技術,除強化工安、成本管控,並透過製程最佳化,減少原料及能源耗用,從源頭開始降低碳排。而搭配投資再生能源的構想,在日照充足的嘉義、新港、麥寮廠區的廠房屋頂,建置太陽能發電等設備,藉綠電使用達到減排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台塑集團長期耕耘鋰電池供應鏈一貫布局、推動集團廠區太陽光電系統投資,台塑在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打造年產量12萬片的染敏電池小型試量產線;仁武廠建置年產100萬片染料敏化電池廠,預計2022年完成。
風力發電部分,指標案件是麥寮汽電與日商台灣豐田通商合作,合資推動的「麥寮風力發電機組」,在六輕建置六支風機,單支發電容量4.2MW(百萬瓦),加計基礎開發,總投資額約15~20億元。
台塑集團已建置完成3.3MW太陽能裝置,包括仁武廠區設太陽能裝置456KW,林園廠區設太陽能裝置417K,還有1MW裝置進行中。其中,台化新港廠已完成1,500kWp太陽能光電系統設置,每年平均發電199萬度電,達到電力自發自用,每年可減少1,013噸碳排量,等同2.6座大安森林公園,未來再增建340kWp的太陽能系統。
至於南亞,除新港廠區已有一太陽能發電裝置建置中,麥寮資源回收廠區也規劃將建置太陽能發電裝置;另請南亞光電協助,在嘉義、新港地區加速評估建置再生能源、太陽能發電裝置。
台塑化100%持股的台亞加油站,利用加油站屋頂等區域,展開太陽能發電裝置布局,還會評估在麥寮廠區閒置空地裝設太陽能發電裝置,並對旗下全台儲運預定地暫時未有使用者,進行太陽能發電裝置布建評估。
台塑企業至2020年已完成318項AI專案,年效益預估可達21.34億元,另有336件專案進行中,完成後每年可再創造18.24億元效益,合計約40億元。後續將持續加碼推動AI、AI+Simulation(模擬)及數位轉型,目標為每年再增加200億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