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以來,中港股市出現大地震,指數重挫,7月份香港恒生指數報酬率-9.94%、香港國企指數報酬率-13.41%、以中國互聯網企業為核心的MSCI中國指數(美元計價)報酬率-14.09%、滬深300指數報酬率-7.9%、上證指數報酬率-5.4%、僅深圳創業板小跌-1.06%。中港藍籌股領頭重挫,震幅猛烈下投資情緒驚惶未定。
波瀾起源於7月初中國叫車平台龍頭滴滴強行赴美上市,引發中國監管方對其數據安全的疑慮,即刻啟動對滴滴的安全審查,停止新用戶註冊並下架其App。滴滴事件使得中國加快推動網路數據安全治理,互聯網反壟斷工作、加大控制資本無序擴張,導致7月初互聯網類股及中概股小幅下挫。
伴隨著中國政府監管升級,教育政策的「雙減」可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並最終引發了海外資金降低中國資產配置。7月中旬,中國國務院公布教育「雙減」政策,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假期、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活動,同時禁止學科類培訓機構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這代表中國K12(從幼稚園到高三)階段民營教育培訓的商業環境,基本被終結。
然而,所謂「上帝關了一扇門,必定會再為你打開另一扇窗」。近期中國政策進一步支持太陽能、風電、電動車等新能源產業,7月下旬,中國國家能源局近期發布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並推動實施分時電價,調漲尖峰電價,大力推進工商用戶投入儲能建設。
從產業面觀察,由於全球供應短缺,以及電動車等下游需求的快速擴張,倒逼大陸半導體產業加大投資,半導體供應鏈國產化的進程正突飛猛進。新能源車的產量伴隨汽車晶片供應緊缺逐步趨緩,下半年預期將逐步放量,智慧座艙及輔助駕駛將進一步滲透,也帶動相關車載晶片及傳感器的產業規模。
中國產業政策強勢主導產業變遷,「十四五規劃」明示了未來五年的政策重點,中國近期的一系列政策繼續提升製造強國的戰略高度,科技創新以及製造強國是未來政策關鍵點,而政策思路導向成為產業資本、金融資產選擇方向的關鍵核心依據,進一步強化了科技成長股與消費藍籌股的分化。
中國政府政策的中長期戰略目標包括可持續發展、共同富裕、國家安全、碳中和等。政策目標之中效率的權重下降,公平的權重上升。在企業的定價過程中,注重社會責任已成為重要的加分項,可理解為中國正強力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永續投資(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
展望後市,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復甦不均衡,海外疫情反覆及貨運物流的延遲低效,預計2021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會進一步減弱。而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永續投資理念,十四五規劃的政策傾斜,預計將更強化了當下中國結構性的成長機會。
就產業面來觀察,太陽能以及儲能行業今年上半年受制於原材料價格的高漲,實際裝機未達政策預期,但近期中國官方一系列的產業友好政策,或將推動相關行業成為下半年「補課」的重點,值得關注。(作者為國泰投信中國股票投資部主管暨國泰中國內需增長基金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