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消息面財政部傾向不再延長當沖交易稅率減半優惠,財政部尚未做出決策,仍在綜合考量各面向審慎研議中。財政部官員重申當沖稅率減半租稅優惠目的是「拉抬台股量能」,如今交易量已放大,需要謹慎檢視政策目的,而不再延長當沖交易稅率減半優惠,主因當沖風氣太過盛行,主管機關提出降溫措施,當沖降稅優惠今年底到期,將於立法院下半年會期提出修法。
證交所公布自調降當沖稅率後,當沖比由原本15%躍升至35%以上,部分熱門股當沖比例天天超過七成,對年輕投資人而言,現行T+2交易制度代表2天後交割只需要結算買賣價差,所以投資股市當沖操作本質和線上遊戲類似,只結算畫面點數和股票價差,而且因為當沖價差較小,所以當沖規模就持續放大。
台股不應該是賭場的另一個原因是這2年因為全球經濟發展架構改變,美中貿易戰與新冠疫情,導致台灣出口持續成長,皆反應在台股創新高,而賭場賭的是機率,兩者完全不同,當沖客不應該是新世紀的菜籃族。
2017年第一季立法院通過當沖交易稅調降案,稅率自現行千分之3減半降至千分之1.5,當時財政部長許虞哲表示,我國是全球第1個針對當沖降稅的國家。當時許虞哲預估減半調降當沖交易稅,1年稅收約減少37.5億元,但市場日平均成交值若可增加100億元就可彌補稅損。
目前台股成交量放大到瘋狂階段,指數也創新高,降稅政策真的發揮效果,對很多基本面投資人,經濟因素才是根本原因,當沖交易降稅只是刺激並縮短交易頻率,例如過去隔日沖代表虎尾幫,現在經常被當日沖大戶佔小便宜。
目前每天3,000億元以上的當日沖銷金額的龐大證交稅,財政部應該笑到合不攏嘴才對,最近航運股屢遭處置分盤交易,約10個交易日不得當沖操作,導致當天大盤成交量明顯減少,如果當沖熱潮褪去,台股單日成交量勢必回歸到低於4,000億元的常態,雖然市場會擔心量縮高檔背離,不過讓次級市場回歸理性才有助於長期發展。
當沖降稅措施預計今年底將到期,4月金管會爭取延長降稅優惠向財政部提出稅式支出報告,建議降稅措施延長5年;證期局表示,審議結果將尊重財政部立場,當沖降稅續延5年幾乎是全市場的共識。
台股指數第二季攻上17,000點、第三季曾攻上18,000點,成交量屢創高,當沖交易買賣金額與比率持續攀高,當沖交易過熱的最直接衝擊就是所有利多利空都只有3分鐘功能,利多決定當天開盤點股價位置,利多開高後吸引龐大當沖客幾百億資金一進一出,利多如曇花一現;利空方面,因當沖客大多數還是先買後賣,所以擔心當沖賣不掉的風險,會在尾盤市場震盪時賣壓湧現,甚至造成違約交割。
此外,突然把當沖降稅5年擺上檯面檢測市場多空力道消長:如果在4、5月討論這議題,大概被市場多頭鄙視,但台股8月轉弱,在7月台灣出口創新高的大利多,指數反彈後跌破月線。
低成本資金環境、台灣經濟成長和高頻交易設備優勢,是當沖大戶贏家3大競爭武器,當沖稅率不再減半時,會讓當沖客賺錢更難價差變更小,但大多數當沖客不會因此變成波段操作或長期投資者,他們會轉向其他市場。
當沖比重過高也引發政策降溫,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宣布新增最近6日及單日當沖比超過60%個股,納入公布注意交易警示機制,處置期間達12日,8月27日起實施。
60%以上進入警示反而成為投資人的懲罰?全市場都知道哪些股票當沖率高,處置交易時間拉長只是把禁止當沖時間延長。違約交割原因除風險控管外,癥結在於台股T+2交割制度助長無本交易,少年股神們雖然個個神懷絕技,但股市大幅波動時,當沖買進後跌停賣不掉容易造成違約。
立院9月1日起報到,本次會期到年底,根據過去制定證券法規各次慘烈經驗,大約要反覆討論到12月後才有共識與定論,這對台股是很大不確定因素,其實當沖降稅議題並不是新鮮事,財政部與立院應該速戰速決為上策,即延長降稅有利稅收增加,風險管理需多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