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全球永續概念興起,不但躍升為投資決策主流,隨著國際和國內對於永續、ESG基金的新規也陸續上路,資產管理業也紛紛搶發永續基金。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2021年下半年以來共有四檔境外基金獲准放行,其中三檔都與永續投資或新規有關。
境內基金部分,6月申報生效、預計9月募集的野村全球正向效應成長基金,也是鎖定ESG投資。
法人表示,7月以來獲准引進的境外基金,投資方向大多主要聚焦在後疫情時代躍為全球投資主流的永續概念、反映全球經濟邁向復甦帶來的高成長機會或寵物新經濟等主題;其中部分基金的投資方針有納入永續因子,而且亦符合今年3月的歐盟新規。
近期包括安聯投信、法巴等資產管理業都有引進相關商品,希望能藉由投資力來實踐永續,發揮綠色影響力。其中,像是安聯全球高成長股票、安聯SRI永續策略信用債券等基金,其投資方針也都有對應歐盟3月推出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FDR)第8條,明確將永續因子和氣候參與改善成效策略納入,並運用ESG評估,主動排除負面產業與評分不佳的公司。
今年3月上路的SFDR是歐盟執委會落實其永續金融策略總體改革方案的一部分。該策略主要關注以下三大面向:其一是透過創設一個有利的架構,強化永續投資的基礎;其次是增加為公民、金融機構與公司永續性具正面影響力的機會,提供其從事「綠色金融」的機會;第三是整合氣候、環境與社會風險到金融機構與整體金融系統內。
安聯投信表示,根據歐洲投資銀行(EIB)資料顯示,歐盟每年必須投資1,750~2,700億歐元,才能在2030年之前達成氣候和能源方面的三大目標: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比1990年低40%的水準;在「一切如常」情況下,將現行能源消費減少三分之一;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至少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