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812彭禎伶/台北報導

壽險額度吃緊 國際板債近飽和

 沒有大金主支持,國際板債市接近「飽和期」。由於金管會設定壽險業國外投資加計國際板,不能超過可運用資金的65.25%,壽險公司可投資國際板債額度已「吃緊」,市場估計除非法規鬆綁或保費大量成長或再有大量贖回下,國際板成長將趨緩,逐漸達到規模飽和。

 據保險局統計,壽險業到6月底投資國際板債券共新台幣4兆1,457億元,約占國際板流通金額的76%,若扣掉外幣保單,壽險業國外投資加計國際板已占可運用資金的61%,加上不是所有公司都拿到45%的國外投資額度,所以目前可再加碼國際板債的額度約新台幣3~6千億元,難以支撐國際板債券大規模成長。

 近期來台發行較大規模的國際板債券,多是中東油源國家的主權債或公營企業,債期多30~40年,利率3.3~3.6%以上,對壽險公司具有吸引力,但就風險胃納來說,也不可能無限制購買。

 櫃買中心表示,近來銀行亦加入投資國際板債券的行列,但銀行資金並沒有資產負債管理的需求,不追求長年期債券,多數是短期投資,資金沒有壽險公司大量,且較不愛中東油源國家的債券,所以尚無法遞補壽險公司的投資動能。

 先前金管會鼓勵國際板債市發展,將保險業投資國際板債,排除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國際板債券發行量即大幅增加,2016年有185檔債券、493.73億美元的發行量;但在金管會開始控管後,2019年只有120檔發行,規模254.29億美元,顯見政策引導資金效果顯著。

 2020年是因為國際板債券出現大量贖回,發行單位贖回債券後會補發行新債,借新還舊,降低利率成本,所以全年發行195檔、規模601.56億美元,金額創史上單年新高。

 所以除非金管會鬆綁國外投資限額,或類定存保單再大量銷售,有更多新資金待去化,第三則是再出現國際板債大量提前贖回,否則國際板新發行量將可能會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