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航運新危機加劇供應鏈瓶頸,帶動8月歐美線運費漲破2萬美元天價,市場傳出9月將再加收旺季附加費等。一方面,由於歐洲、大陸水患,衝擊內陸運輸一路回堵到港口,堵塞了全球零組件與原物料的流動。另一方面,大陸、東南亞疫情嚴峻,造成工廠營運效率降低,缺工也造成塞港、缺艙、缺櫃,在來自歐美旺季、年終節慶商品需求遠大於供給下,高運價可望延續。
隨著塞港嚴重、船期延誤,全球三大航運聯盟2M、THE Alliance、Ocean Alliance已宣布取消第31至34周(8月1~28日)主要航線24航次,取消率達5%;另外,赫伯羅特、地中海航運等航商,陸續宣布在8、9月收取擁堵附加費。
貨代業者表示,解封後歐美消費大國需求提升,囤積的亞洲出口製造國則趕著補貨,貨櫃訂艙已排到8月下旬,航商8月已調漲GRI,接著9月1日起可望追加GRI(綜合費率上漲附加費)、PSS(旺季附加費)等,每20呎櫃約900美元、每40呎櫃約1,000~1,125美元。貨櫃船運市場有「九金十銀」之說,9月是全年旺季高峰,許多大陸出口商會趕在十一長假前出貨。
據美國零售聯合會和Hackett Associates港口追蹤報告,零售商預計8月美國進口年增9.4%,9月年增2.5%。
貨代業者研判,今年來高漲的加價文化,讓趕著出貨的業者喊價、價高者得艙位,恐怕會延續到第三季。以往海運貨櫃主要是旺季加徵GRI、PSS等,但今年來接連的營運事故(蘇伊士卡船等)、疫情影響、極端氣候災害影響港口營運,使得船公司抽船、跳港,艙位供給變少、物流時間拉長、船舶週轉變慢,助長加價文化。據Sea-Intelligence統計,6月美東、美西航次准班率下降至21.4%及26.5%,史上最低。
加上近期大陸與歐陸水患、美國西部大火,造成公路、鐵路等內陸運輸受阻甚或停擺,許多運往歐美內陸的貨櫃塞在各大主要港口,甚至回堵至亞洲港口,客戶將無法送到內陸港的訂艙改訂到主要大港口,使新舊需求疊加,擁堵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