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806黃欣/綜合報導

陸大宗商品指數 終止連三跌

7月數據彈至100.1%,原物料價格仍徘徊高點,製造業難逃成本大增

image
近一年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走勢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5日公布7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0.1%,結束三連跌。市場分析,中國官方先前推出多項抑制原物料成本上升的政策僅短暫收效,預期未來中國製造業仍不得不面對成本大幅攀升的嚴峻現實。

 數據顯示,中國的大宗商品指數在4月份曾來到年內最高的103.3%,之後中國國務院定調要加強商品價格管理,包括發改委對煤炭和鐵礦砂進行調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多次向市場投放關鍵金屬等,才讓大宗商品價格有所下降,6月份的大宗商品指數更降至99.7%的16個月新低。

 對於7月份大宗商品指數再度觸底反彈,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分析,各分項指數中,供應指數出現回落,銷售指數谷底反彈但幅度有限,庫存指數則繼續上升。在供需雙弱的背景下,市場供大於求的跡象進一步凸顯,商品庫存持續積壓,整體景氣依舊低迷。展望後市,8月份國內大宗商品終端需求難有改善,基本面將繼續承壓,市場存在進一步調整的可能。

 但據路透報導,隨著歐美經濟體陸續恢復增長,原材料的爭奪日趨激烈,讓價格下降空間有限。匯豐亞洲經濟部門聯席主管Frederic Neumann表示,中國最近的措施雖成功擠出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泡沫,然就基本面來看,「原材料價格受全球供需的推動,中國官員只能施加間接影響」。由於中國進口全球約一半的關鍵金屬,糧食和石油進口量分別占全球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和接近兩成。龐大需求也讓中國對大宗商品市場的波動極為敏感。

 報導稱,中國發改委的行動及官方投放鋁、鋅等關鍵大宗商品戰備儲存後,這些原物料價格雖略有下降,但仍在近年高點附近徘徊。高盛亞洲首席中國經濟學家Shan Hui表示,這代表中國官方的措施在短期內確實有效,但從長遠來看,有必要全面審視供需情況。

 滙豐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范力民指出,短期內供應方面的干預選擇有限,但若未進一步抑制大宗商品價格,最終可能導致原材料消耗密集的行業有所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