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805台北訊

培育冷鏈物流人才 降低國內糧損

image
 ●生鮮蔬果採後處理暨冷鏈的種子師資重點培訓,邀集國內外產官學研專家舉辦國際研討會。圖/臺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提供

 亞太糧損資料庫2018年的相關資料指出,臺灣一年糧損高達373萬噸,在冷鏈物流建置未能全面普及與觀念尚未落實的情境下,我國糧食的耗損比率遠高於歐美。

 「從農場到餐桌」的冷鏈物流運作體系,是實現全過程的食品安全控制與管理、降低糧食耗損、提升品質、創造農戶收益的關鍵要素,從生產、集貨、預冷、清洗、分級、包裝、生鮮物流、運銷通路等程序,而至消費者的果蔬冷鏈物流中,不同產品處理,有不一樣的專業知識需求。

 「臺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去年接受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委託執行「生鮮蔬果採後處理暨冷鏈物流人才培育專案」,針對試驗改良場所與農政人員規劃兩個梯次各48小時的教育課程,及三天共18小時六個場域的參訪活動。課程中安排國內外相關資源,延攬全國研究標竿單位及業界翹楚,從認證制度、智慧化物流方案、冷鏈操作關鍵、保鮮技術等議題深入了解,再透過國內外專家分享實務經驗,並進行外部標竿場域現場觀摩,提昇學員對於冷鏈實務的認識。

 在舉辦系列教育及參訪課程之後,協會更完善規劃並執行「生鮮蔬果採後處理暨冷鏈物流應用國際研討會」。會中特別邀請兩位美國東西岸的國際學者以視訊預錄方式與會並分享我國重要輸出果品─鳳梨與芒果,在採後處理與冷鏈的先進重要知識與技術,隨即以國際視訊連線的方式參與綜合論壇,進而擴展並提升我國採後處理的專業技術。

 協會更邀約國內產業專家,執行「番石榴與紅龍果的外銷美國技術」兩本手冊的編纂,其中包含栽培管理要點、田間常見病害與管理原則、農藥使用規範及注意事項、採收成熟度及品質、採後處理流程、櫥架管理檢疫條件及規定作業、冷鏈物流與出口通關、市場與消費者偏好等重要資訊。

 因為實用且參考價值高,所以尚未問世即造成果農業界的轟動;為我國生鮮蔬果採後處理暨冷鏈物流種子師資群的建立,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奠定我國生鮮蔬果持續擴張外銷產值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