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804陳碧芬/台北報導

復甦步調 歐美轉好、亞太緩慢

 對比歐美市場領先復甦,亞太區的經濟動能正被新一波疫情拖累。全球三大信評機構分析,復甦最快的北美與歐洲企業部門的評等展望已大幅改善,亞洲新興市場平均來說,2022年才是確切景氣復甦之時,且大約七成復原、三成永遠受損,後者恐會進一步擴大為社會動盪。

 標普全球評級最新指出,已開發國家2021年上半年來所有產業的評等調降風險指標已有所改善,復甦最快的北美與歐洲企業部門的前景已大幅改善。評等調升的速度為調降的三倍。

 而原先在亞洲市場最領先復甦的中國大陸,標普指出,第二季底GDP動能開始放緩,各行業的信用風險起起伏伏,風險較高的子行業包括汽車、汽車零部件、航空、酒店、餐飲休閒和食品和主食零售。

 至於亞太區各地的經濟活動,穆迪指出,中國大陸整體GDP餅大、占比高,納入亞太區一併計算,出現看似亞太區可能會在2021年、2022年強勁反彈、速度上可以快過中東和拉丁美洲,事實上疫情造成的廣泛性嚴重經濟創傷,部分亞洲新興市場甚至到2023年的GDP產出可能都還低於大流行之前的水平。

 在此波DELTA病毒突然爆發之前,惠譽國際信評統計至今年第二季底,334家受評的亞太關鍵企業中,上調信評等級的企業數目約12家、調降信評家數11家,是2020第一季以來,調升家數第一次超過調降的家數,反映新冠疫情帶給企業信貸違約的壓力在今年上半年有所緩解。

 台灣電子製造企業在亞太區是信評較優的水平,中華信評估計,多數產業的平均信用比率將在2022年下半年恢復至疫前水準。

 穆迪提醒,估計亞太區於2023年的景氣復甦,約七成經濟體和企業可以達到,大約30%的亞太經濟體GDP產出將較疫情大流行之前減少2~8%,包括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甚至有些經濟結構更不好的經濟體,其政府因防疫紓困及疫苗購買支出壓縮財政空間,淪入更沉重的國家債務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