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803

八月,中美衝撞的風險與機會

 7月最後一周,來自大陸金融與宣傳單位的救市行動,緩和了金融市場對紐約與香港中概股崩盤的焦躁,7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了財政金融與經濟政策的重大方向;還有即將召開的北戴河會議,預計將就明年召開的二十大人事布局展開諮詢,而8月26日是拜登要求美國中情局等情報機構提出新冠病毒起源報告的截止日。

 今年8月全月都充滿變數,圍繞在金融市場的中美衝撞壓力繼續升壓,亞洲經濟與金融穩定仍然充滿巨大的風險,但是,如果中美雙方找到釋放壓力的共通點,則壓力釋放所帶來的機會又會是另一個新局。

 紐約與香港交易所的中概股股價暴跌,外資逃跑的速度令人怵目驚心。以前瞻未來的投資策略號召投資人,勇於大力押注特斯拉等具有長期產業創新能力公司,且操作上無懼於股價劇烈震盪仍然長期緊抱的「女股神」凱薩琳.伍德,她掌管的旗艦基金方舟創新原本有8%的中概股,金額約18億美元,卻在7月底前全數出清至零持股。

 伍德劇烈的部位調整是外資對中國信心危機的指標,過去幾個月中國政府雷厲風行的整頓政策,連打死不退支持中國的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都棄械投降,他在7月底連續接受美國媒體訪問、自己也在Project Syndicate發表長文,公開表達不安的憂慮。羅奇認為北京政府整頓最有經濟動能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政府試圖控制科技公司的戰爭,將會使得家戶與企業失去信心,甚至危害2049年建國一百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華爾街的投資家與經濟學家過往在華盛頓與北京的衝突中,一向扮演支持中國、緩和誤解的角色,但是伍德與羅奇的轉向,則是具有代表性、且令人憂慮的警訊。

 不過北京政府顯然意識到外資高度的憂慮,7月底由主管外資的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面召集高盛、瑞銀等高層,且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出席會議,方星海具體說明政府針對補教業的整頓政策,是針對教育產業進行改革,並非針對外資而來,中國對於經濟開放與外資投資的政策方向並沒有改變;同時,《新華社》、《經濟日報》、《證券日報》、《證券時報》官方媒體相繼發文,傳達訊息一致: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產業結構不斷優化,A股沒有長期下跌的風險;行業政策監管不是為了針對誰,而是追求長期利益;改革開放步伐穩健,支援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上市地點。

 同時7月30日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親自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於經濟情勢做了全面的判斷與政策調整,除了明確防止「運動式減碳」,避免各地方政府與國營企業一窩蜂式、缺乏合理評估的減碳決策之外,最重要的應該就是財政政策轉向積極,今年上半年因為原物料大漲,在抑制通貨膨脹的主軸下,原本平均每月舉債7,500多億元人民幣的債務發行,實際平均只有3,800多億元,8月之後政府「以積極的財政政策」來達成「穩經濟、保民生、防風險」的目標,對於緩和金融市場的緊縮氣氛應該會有相當的助益。

 但是中美衝突的緊張仍然持續升壓,在北京積極救市護盤的7月底,美國證監會持續發出警告,7月底由證監會主席蓋瑞.詹斯勒(Gary Gensler)發表「與中國相關的投資人保護聲明」(Statement on Investor Protection Related to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a),基本上對中概股IPO與增資的申請都暫緩,對於已經上市的中概股則重申《外國企業問責法》,如果持續三年無法接受「公開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查帳,就必須下市的規定。

 而同時,拜登總統的外交團隊圍堵中國的動作非常積極,7月國務卿布林肯以及多位高層官員積極拜訪東亞、南亞、印度與中東,作為拜登在G7發起全球結盟的延續工作,美國常務副國務卿雪蔓在天津會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的過程,看出中美兩國雖然不主動挑起衝突,卻仍然以極為坦率的語言相互指責的實況。

 7月中旬美國國務院、商務部、財政部以及國土安全部共同發出香港商業風險警告,後續的效應正在延燒,香港外資在金融、貿易或是製造業的持續撤退,看起來短期內不會有反轉的趨勢,北京政府積極護盤上海與深圳A股,但是對香港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態度仍然保守,方星海是否能夠穩住外資的信心,還有待觀察。

 8月26日之前,美國中情局、國土安全部以及國防情報局等單位,必須依照拜登總統的指示提出新冠肺炎病毒起源調查報告,而中方則提早發動攻擊,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指責病毒是美國軍人帶進中國的,這是美中衝突的下一個戰鬥點。政治與外交的對決會繼續削弱已經元氣大傷的金融信心,金融脫鉤仍然是現在進行式,北京與華盛頓必須找出紓解政治對決壓力的釋放口,否則,繼續升壓對誰都不會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