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在法說會中表示,零組件缺料最壞時間已經過了,8月就會看到改善,雖然零組件供應吃緊趨緩,但供應也不是立刻變平順,還是常遇到東缺一點、西缺一點的狀況,但這正是台達電展現採購實力,以及供應商都將台達電供貨順序擺在最前頭的時刻。
那麼,所謂的「東缺一點、西缺一點」會帶來的亂象,到底是什麼樣的光景?以總部位於荷蘭的某晶片大廠為例,該大廠今年以來電源IC全產品線幾乎都缺貨,該大廠不少產品或因為獨特的專利保障,市面上不容易找到相近產品,或也因為台灣代工廠必須花時間重新設計、取得客戶認證才能出貨,在緩不濟急下,代工廠不願意更改設計,大家都不得不加價在水貨市場掃貨,水貨市場報價比原廠高10多倍已經是常態。
業界傳出,該大廠某款原本報價只要0.16美元的晶片因為缺貨,第二季在水貨市場已經漲到一顆5、6美元,相當於漲價30倍以上,這還不稀奇,最近台灣某家代工廠為了趕出貨,在水貨市場不惜祭出一顆12美元的高價,把現貨全部買走,相當於原廠報價的75倍。
雖然台達電認為晶片大方向來說往緩解方向前進,但是在電子產品「少一顆都不行」的前提下,東缺一點、西缺一點帶來的供應與水貨市場價格亂象,恐怕還會持續好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