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729

奧運和病毒的正面撞擊 看日本政府的挑戰

 「奧運是一時的,病毒變異株,卻可能會是永遠的」。

去年3月之前,沒有人想到過,崇尚「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會,2020的日本東京奧運,會延後到今年舉行。而且還是在新冠病毒「傳播速度更快」、「染疫死亡率更高」、「各種變種病毒株更強」的情況之下,如期舉辦。

原本傾舉國之力,希望搭著舉辦2020年東京奧運的順風車,重返國際政經舞台的巔峰。然天不從人願,日本政府去年以來的疫情防治不力,加上病毒變異株的持續進化,東京奧運是在第四次「緊急事態宣言」之後,眾多質疑聲浪當中舉辦。雪上加霜的是,延後一年、7月23日到8月8日舉辦的賽事,雖然沒有懸念;但在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強力侵襲之下,不只日本全境的感染確診人數迅速增加,就連各國的奧運代表團,也已經有近百位選手確診隔離、染疫退賽。

這次的東京奧運,肯定入不敷出,可是如果停辦,「有功無賞,打破要賠」! 不但血本無歸,還將招致國際奧委會運用與主辦城市/國家的契約關係,進行責任認定、損失賠償,商業利益的影響層面深廣。特別是,其所涉及到的比賽轉播權,動輒是十年一約,金額龐大;而且,對於來自全球的贊助品牌與廠商來說,更是四年一次國際體壇的最大盛事。也因此,當比賽都進入「無現場觀眾」的防疫模式,不僅影響到沒有國際觀光客的損失、本地觀眾退票的既有門票收入,也都全部泡湯。

究其原因,就是隨著疫情升溫而高舉的「緊急事態宣言」,一次又一次在東京和部分地區自主性的頒布。就結果論而言,這顯示出日本政府一年多來的防疫不力。而與日本民族性息息相通,成本低、效益高的「防疫自肅」,一直都是日本最重要「請君子自重」的防疫措施。時至今日,對於各個年齡層的日本國民來說,要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已經形成嚴重的「防疫倦怠」。這種最壞的不幸情境,莫過於奧運舉辦前的第四次「緊急事態宣言」。

雖然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四次的緊急事態宣言,其實是有機會在奧運前避免的。原因就在於,日本政府根本就不缺疫苗。相反的,日本政府去年的超前部署,手頭上所擁有上億劑的疫苗,多到可以做為開拓外交經貿關係的利器。

現在的疫情,造成騎虎難下的舉辦奧運,真正的問題在於,日本國民的兩個文化與習性。

其一是,日本國民不喜歡接種疫苗的社會集體記憶。1980年末期,三合一疫苗注射後、負面效應所引發抗拒政府疫苗接種的社會事件,影響可謂深遠。因為後來,無論是麻疹疫苗、抑或是預防子宮頸癌的疫苗,潛意識的深層社會心理,成為如今抗疫的重大困境。對於新冠病毒的防疫而言,普及性的疫苗接種,無疑是最佳的解方,而日本社會的集體記憶,在舉辦奧運的政治堅持,更顯得治絲益棼。

其二是,上班族在工作職場下班後的居酒屋文化。就此而言,如果說,接種疫苗的不愉快,是日本社會很多人的集體記憶,那麼更久之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本地跨國大企業集團「終身雇用制」的年代,基於長期雇用契約進而營造出來的工作倫理、長幼有序之文化,已經是企業文化的一環。某種程度上,這或許算是職場的陋習,但更大的原因則是,這是長期雇用制所導致的特殊因應對策,所形成的文化。日本男性下班後,與長官、同儕、同鄉、同校的學長學弟,喝杯小酒、談天說地,甚至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下班後職場文化,就是拓展關係、攀龍附鳳的最佳場合。

飲酒作樂,並不只是上班族下班後的專利,也是年輕族群的愛好。7月12日升級的緊急事態宣言,餐廳、酒吧的「禁酒令」,讓苦悶的年輕人,少了發洩情緒的出口。東京奧運、緊急事態、防疫自肅的常態化,都讓進入盛夏旅遊旺季的日本人,有難以說出口的焦慮和鬱悶。

就在東京奧運開幕之前,國際奧委會宣布2032年的主辦城市:澳洲的布里斯本。換言之,未來的奧運將是2024年法國的巴黎、2028年美國的洛杉磯、以及2032年的澳洲。拿到奧運舉辦權,既是對於主辦城市的市政治理與發展的最大肯定,同時也是向國際社會展現綜合國力、桂冠般的政治象徵。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日本政府以政治做為防疫的最高指導原則,「奧運壓倒一切」的疫情防治策略,如今面臨的是夢幻破滅後、過河卒子的政治窘境。

原本想要在8月8日奧運閉幕後,順勢贏得9月眾議院選舉,執政的自民黨「一兼兩顧」、奧運和大選「二合一」的期望,就在奧運和病毒的正面撞擊之下,於世人面前印證:「人算,不如天算」。這固然不是大家所樂見,卻值得國人的自我警惕;終究,沒有以國民生命安全,做為最優先目標的「政治防疫」,畢竟不是國家之福、人民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