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720

COVID打破「供應鏈脫鉤」神話

 美國前總統川普三年前開啟中美貿易戰,其中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供應鏈脫鉤」看起來已經失敗。代表蔡英文總統出席APEC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非正式領袖會議,針對要求「境內半導體晶片自給自足」的政策主張,以極為白話的口吻提出示警;最近東南亞COVID疫情上升,印尼越南泰國的工廠紛紛關廠停工,美國與歐洲因為經濟解封增加的大量需求,全部湧向中國大陸,中國的出口金額不斷創下歷史新高。COVID讓川普提出的「供應鏈脫鉤」淪為神話,也證明張忠謀所主張:「基於自由貿易體系的供應鏈」,才是最終的答案。

越南與印尼原本都是川普「供應鏈脫鉤」大計裡替代中國的兩個支柱,但是越南與印尼今年都陷入COVID疫情,7月更爆發新一波大量確診,越南確診人數最高的胡志明市周邊,政府下令所有工廠的員工必須「停止通勤」,工廠必須瞬間變出龐大的宿舍讓員工住宿,小型工廠還可在廠區內搭帳篷應急,台商大廠如寶成、儒鴻等只有停工因應。東南亞工廠普遍運作困難,大量紡織成衣業、消費電子業的急單回到中國。

大陸從去年下半年就不斷出現熱到沸騰的出口實績,中國海關最近公布4至6月的出口金額高達8,092億美元,在去年極高的基礎上再往上增長30%,而6月單月出口年增32.2%,單月貿易順差515億美元,原本貿易淡季卻出現旺季的表現,關鍵之一就是東南亞疫情升溫。大陸2020年貿易順差以美元計算高達5,350.3億美元,是中共建政以來第二高的歷史紀錄,如果轉換成人民幣來計算,則創下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以人民幣計價的貿易順差更達到1.63兆元,相較於去年上半年的1.19兆元,年增率高達37%,以今年火熱的轉單來推估,今年貿易順差可能還要再創歷史新高。

「供應鏈脫鉤」雖然是個具體、簡單、最能鼓動團結情緒的目標,但是正如張忠謀提出的警語,政府使用政策強迫或引導半導體供應鏈廠商轉移,不僅成本將會提升、技術的進步可能放緩,且在花費了數千億美元與許多年的時間之後,結果仍將無法建立自給自足的供應鏈。一般傳統商品製造的供應鏈當然不如半導體晶片複雜,但是也不可能靠少數幾個官員強烈的主觀意志,就達成供應鏈脫鉤的目標。

拜登總統上任後,雖然保留了川普的懲罰性關稅,卻顯然以更謹慎的態度來應對中美經貿戰爭。拜登在2月簽署行政命令,啟動一項跨部會的審查工作,研究美國與全球的半導體、大容量電池、藥品、稀土、以及基礎設施與生命安全產品這五項產業的供應鏈,目標是要真實了解供應鏈的核心關鍵,作為制定有效且可行的長期政策。

拜登指定這五項產業,對關鍵性戰略產業做了明確的定義,其中大容量電池、藥品與稀土的主導者都在大陸,而半導體則在台灣,另外基礎設施與生命安全的供應鏈則廣泛存在各國。拜登的行政命令雖然沒有明指台灣或中國,但是美國對於自己無法掌控的關鍵戰略產品,急著補強致命傷的意圖則十分明確。

拜登顯然採取更為謹慎、精準打擊的政策,他在徹查五大關鍵產業的行政命令,以及後來一連串對中國產業的制裁政策,包括4月8日美國商務部更新貿易實體清單,對天津飛騰信息技術公司等七家中國企業及政府實驗室實施出口管制,七個列名的實體都與中國的超級電腦有關,我們可以看到拜登總統試圖與川普有所區隔、更為精緻的修正政策。

 多家智庫與媒體使用「小院高牆」(Small Yard, High Fence)來歸納拜登的中國制裁政策,川普「一刀切」手段看似轟動卻難以落實,拜登改弦易轍,改以打蛇打七寸的精準戰術,縮小打擊對象,但是對納入「小院」內的標的,則設法築起極高的進入障礙,並且確保美國在這幾個關鍵產業的主導能力。

張忠謀的呼籲,與拜登「小院高牆」的政策無疑是相呼應的,各個國家基於國家安全的考量,以精準布局的手段在國內維持一個特殊目的的供應鏈,至於規模大得多的民間市場,還是要交回給自由運作的民間市場;拜登的小院高牆也是類似的邏輯,少數尖端的戰略產業必須由政府緊盯,至於牆外的供應鏈,就交由廠商自行決定。

大國對決的炮火隆隆,夾在中間的小國與升斗小民無處申冤,不過,COVID疫情讓一刀切的供應鏈脫鉤現出原形,若能走上精準打擊的道路,減少無辜百姓的傷害,倒也值得額首稱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