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王人氣爆棚,陽明19日法說會釋出偏多訊息,稱四大瓶頸未解,供需缺口持續擴大,下半年海運運價可望維持高檔!陽明指出,隨著歐、美、澳洲進入傳統旺季,全球塞港造成船期延誤、缺櫃、缺艙情況愈加嚴重,近期萊茵河支流水患,更讓歐洲塞港雪上加霜,全球供應鏈吃緊,持續推升運價,航運業肯定受惠。
陽明19日舉行線上法說會,鄭貞茂率領經營團隊出席,吸引逾400位法人上線參與。法人聚焦航運前景、美國政府打壓運價,及歐盟開徵碳稅、萊茵河近期水患等對海運市場的影響。
陽明在法說中再三強調,運價上漲主要是全球大塞港造成,現在艙位減少20~30%,近日歐洲萊茵河支流水患,造成歐洲市場港口更混亂,船舶吃緊情況更難改善,首要任務是提升船舶、貨櫃週轉率。在全球供需失衡下,下半年整體營運樂觀可期,運價可望維持高檔。
陽明董事長鄭貞茂同時透露,因應市場趨勢,陽明靈活調整業務策略,以前最賺錢航線是美國線,現在變成歐洲線,將持續強化歐洲線佈局。未來配合THE Alliance聯盟調整航線,將進行造船計畫,他首度證實正在評估打造2.3~2.4萬噸大型貨櫃輪,維持在聯盟、全球海運的相對地位。
鄭貞茂表示,隨著陽明獲利,加上辦理現增募資291.2億元,將用來改善財務結構降低負債比,拉近跟同業間的差異,也要造船。造船需要融資,現在輪到銀行來拜託陽明合作,陽明造船會就環保、財務、競爭力等三因素衡量,採取財務模型做評估,船隊運力不會少只會增,維持在聯盟、全球海運的相對地位。
陽明總經理杜書勤則表示,美國政府沒有要干預運價,而是關心是否有聯合壟斷,及滯留滯期費用(D&D),並不會影響運價;歐美尊重市場機制,沒有聯合壟斷,就不會對運價造成影響。
至於歐盟徵收碳稅,將增加成本,就看是否能轉嫁出去?以目前航運市場為賣方市場,很可能最終會反映在售價,由消費者負擔,對船公司獲利也不會有影響。
(相關新聞見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