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719袁顥庭/台北報導

沈榮津出面協調 太陽光電價格爭議落幕

 爭議達三個月之久的太陽能模組價格爭議,16日在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協調下,以理性祥和方式逐漸落幕。目前除了引發價格爭議的三件大型開發案,合計約160MW外,尚有25件中小型案件合計約135MW尚待處理。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正積極協助解決,模組大廠茂迪及元晶均表示將全力協助,因此三個月來因疫情引起的太陽光電產業上下游「茶壺裡的風暴」可望落幕。

 光電產業遇到12年來首度因「輸入型成本暴漲」而成本大幅上升。但模組製造商與電力系統開發商已簽訂的交易合約大都在3至6個月前就已簽訂,其中包括目前已交貨或準備出貨的模組訂單,然而現在的模組製造成本卻比當初簽約時上漲25%以上。成本急遽上升引起紛爭,買方要求維持原合約價,賣方期望提高售價。

 模組廠強調,模組僅占建造電廠總成本的20~25%,其他七成以上的成本包括鋼構、鋁支架及人力等均同步上揚,使得系統開發商面臨預期投資報酬率大幅縮水,甚至無利可圖。市場人士表示,在模組價格談判過程中,雖然大部分的交易雙方都能透過協商順利完成合約履行,但仍有一家大型模組製造商與三家知名開發商無法完成協商。

 6月上旬部分系統開發商發動抗爭,以國內模組供應不足為理由,向政府要求開放海外第三地模組及電池產品進口。市場人士表示,國內供應不足要求開放進口實屬談判的「假議題」,目的在促使政府介入協調。

 台灣四大模組廠商目前年產能包括元晶的900MW、聯合再生600MW、茂迪300MW及友達300MW,皆表示有能力供應並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且還在積極擴充產線。